新浪财经

股权分置改革硬仗才刚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 20:09 《私人理财》杂志

  文/李大霄

  大部分投资者认为,从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顺利结束了,但本人却不敢苟同。

  日前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市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性特征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笔者以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送股阶段基本完成了,大规模的流通阶段才刚开始,但因为有以下四方面的因素,其实,改革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第一,投资方的风险要比融资方大的现状并未改变。

  中国的资本市场在18年的飞速发展阶段中,虽然已经速度惊人,但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以国有经济成分转轨而来的市场结构,市场仍然存在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角色并未完全分开的事实,市场参与各方对真正的股东文化认识和理解可能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事实上,证券市场的本意应该是投融资的场所,但由于理解的偏差,更加多的人仍然理解为只是融资的场所,好多行为更多是偏向融资方而非投资方,而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资本饥渴状态更加使融资行为比回报重视程度高很多,而A股的现状说明并没有因为股改的推进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第二,股东文化的培育过程并没完成。

  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特别指出了股权文化和诚信环境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一个我们要努力的方向,说明我们现在的股权文化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提高,诚信环境并不优良而需要改进。其实,在现阶段调查一下国内投资者的心态,持有股票者决定要做股东的比例有多大,上市公司认为他们是股东的认识程度又有多高?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里面可以从投资人每年换手5到10次的惊人数字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高换手的情况也没有因为股改而减少,股东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没有因为股改而完成。

  第三,市场中留存的非市场化行为的弊端慢慢显现。

  我们的A股市场以前是以极小的流通盘的形式来换取高股价定位,而流通盘的比例并非市场化的选择,而随着股改的推进,流通比例渐渐扩大必然打破这个微弱的平衡,这个过程不可逆转,股票价格的下降压力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另外股改后的发行价也离市场化仍然还有相当的距离,定价都比成熟市场要高许多,如中石油在香港发行只有1港元多,让在香港的大量国际投资者分享了中国经济的成果,但在A股市场的发行价格就要高出十多倍的价格,仍然还是从源头导入风险的模式。而伴随股改过程的大规模上市的潮流中,对一些行业如银行业进行了政策上的倾斜而换取高市值,这也并非市场化的行为而且不能保证持续,而万一不能够持续的政策倾斜的时候,后股改时代的风险就产生了。

  第四,股改后阶段购买者要承担大小非解禁重任。

  股改好象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存在的略不合理的现象是,股改前阶段购买股票就有对价,而这个时候解禁的数量少,股票价格自然上涨。但股改后阶段购买股票就没有对价了,而且购买者要承担大小非解禁重任。这个时候是非流通股票在享受对价的时候,解禁股的高峰渐渐逼近,就对股票价格的平稳运行提出了天然的挑战,就容易形成前面上山后面下山的走势,在非流通股套现结束前,对后面的购买者会形成不利的局面,这个问题也许大部分的投资者并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而仅仅是因为前面上山过程的吸引而匆匆上了船,而对下山之路没有充分的预期,对自己要承担的重任的能力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评估。

  也就是说,以2007年10月16号的6124点为界,前阶段是流通股股东享受了对价,后阶段将是由非流通股股东享受对价的时候了,在这个阶段中,A股的投资策略也许应该和前阶段有所不同,由于政策改变而产生的反弹可以期待,但投资人对下山之路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客观的评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