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指可以暴跌 信心不应崩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8:57 深圳商报

  李胜

  暴跌已进入非理性的状态,这几乎已成为大多数投资者对当前市况的共同判断。

  有几个参照系可以佐证。纵向比较,从2001年7月开始的漫长熊市,上证指数用4年下跌了56%,而从去年10月开始的这一轮大跌,从6124到“飞流直下三千六”,高达41%的跌幅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横向看,同样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资本市场震动,道琼斯指数去年10月高点调整至今幅度仅为15%,毗邻的香港恒生指数跌幅也只有33%。难怪,中国股市此轮波动的剧烈程度让人很难不认为这中间有一种宣泄性的情绪在推动。

  情绪不会毫无来由,强烈情绪的背后必然有坚硬的现实支撑。

  10年来首度提出的货币从紧政策和10年后再返CPI高点都表征着宏观经济的调控压力。在昨天上午的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坦承:我们提出了今年CPI确定为4.8%左右的预测目标。说句老实话,实现这一目标是不容易的。总理也直言,2008年对中国经济来讲是最困难的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这些表述都折射出中国经济10年后又一次面临的“高速增长、高速通胀”局面的严峻程度。

  除了宏观经济层面的变化,还有两片直接笼罩在资本市场上的阴霾让投资者忧心忡忡,一是大小非解禁,二是融资再融资。一场股权分置改革推动了中国股市登上了6124点的牛市之旅,但是这顿丰盛的午餐绝不可能是天上掉下的馅饼。现在到了“买单”的时候,“大非”、“小非”正用抛售探寻市场价值中枢。正如一经济学者所言,“大非”行将解放,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将要进入一个较痛苦、较漫长、较难以容忍的阶段。与大小非解禁类似,牛市以来的蓝筹巨头回归以及借牛市之势接二连三的巨额再融资行为(及预案)使中国股市的供求关系产生了直接、根本的改变。融资再融资本来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但如果在短时间内任由巨额融资行为无节制的进行,那么合法合规的事情同样有可能对市场产生颠覆性的破坏。

  宏观、微观因素的变化,最终的指向是投资者信心。难怪,要求管理层救市的呼声在残酷的当下如此高涨,这样的呼声不仅来自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也来自不少一直言论谨慎的经济学人。要求救市与反对政策市并不矛盾。其一,市场化并不等于政府不作为,市场经济尚且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资本市场怎能孤立地自生自灭?其二,一个管理层有所作为的资本市场与“政策市”有着本质的不同。投资者一贯反对的是以政府意志凌驾市场之上、违背市场规律完全人为干预的“政策市”,但始终欢迎政府在市场失灵、规则破坏的情况下出手呵护,以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转,防止金融危机发生。当然,把握之间的区别与分寸,需要高超的管理智慧与调控手段,这也正是对管理层最为艰巨的考验。

  不可否认,这一场股灾式的暴跌有基本面的具体原因,但是宏观、微观因素的变化,最终的指向是投资者信心,只有信心的溃散才能导致股指如此程度的雪崩。要求管理层救市并不是简单的要求阻止股指的下跌,而是保护、坚定、重塑投资者的信心。这是任何一个市场的投资者合乎市场逻辑的天然权利。

  对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而言,目前能做的绝不是斩仓,而只能是等待。巨大的跌幅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正是市场风险在短期内的剧烈释放。正如当风险高度集聚的时刻,只要一根稻草就可以把一头骆驼轰然压垮,而当风险以一种矫枉过正的夸张方式释放后,同样只要四两之力或许就可以把压在人们心头的千斤巨石搬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