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惜牛市行情政府应有作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2:30 第一财经日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财经界官员备受关注。从央行到财政部,再到各个金融监管机构的负责人,一直不断亮相于媒体。财经官员受“宠”,与舆论对于中国经济建设、对于资本市场发展的高度重视相关,也跟证券市场最近的形势有关。 在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多个央行近日再一次联手向金融市场注资之后,全球股市昨天几乎都在上涨,唯独A股出现大跌。由于金融、地产两大权重板块的联手杀跌,沪综指昨天跌去了95点,直逼4000点的关口。在市场近一阶段不断震荡调整的背景下,投资者信心已经明显不足。2007年中曾经狂飙突进的A股市场,至此激情不再。 市场出现的深刻变化,自有内在原因,包括全球经济的变局、次贷危机的波及,以及A股市场自身的调整需要等,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而一个较为狂热的大牛市行情,不长时间就过渡到市场颇有些寒意,也再次说明投资行为本身蕴涵着的风险。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向投资者提示市场的风险所在,也不断强调,民众的财产性收入增长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我们认为,市场不断震荡下行,确应理性看待,对于A股市场目前估值重心的下移,理应看到一定的必然性。这一次的下移,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整体走势密切相关,但又并非直接挂钩。在海外因素影响之外,A股市场也一直在挤压泡沫——尽管如此,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仍然高企。加上近来不断的巨额融资计划、规模巨大的“小非”解禁等因素影响,市场上跌多涨少,许多投资者损失不小。 我们一向坚信,股指的涨跌自有其道,过于看重指数一时的上上下下,无益于一个新兴市场走向成熟。管理者、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对此都应有清醒的认识。这意味着,市场亢奋之时,管理层可以调控,但没必要强行“浇水”;市场遇冷之时,我们也反对强行推出救市政策。须知,饮鸩止渴的做法从来无助于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当然,很多时候,因为利益原因,这样一个基本理念也往往容易被许多人抛诸脑后。 当然,不主张对于市场指数的横加干预,并不意味着不珍惜来之不易的牛市行情。爱护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相关者起码的责任,也是对自身利益负责最直接的体现。比如,一些上市公司在市场处于非常时期之时,还不负责任地强行推出巨额融资计划,便是一种不珍惜市场的表现。而从管理层的角度,其无疑应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 这几天,国务院的政府机构改革受到海内外关注。这一次的机构改革,一个重要追求正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在这个大背景下,资本市场的监管部门以及相关政府机构,也应该进一步厘清自身职能,包括调控市场的职能,而更多地做好基础建设工作,夯实资本市场的地基。具体而言,在2008年中,管理层在继续强化投资者教育等市场基础建设、优化市场结构之外,当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创业板的建设、督促上市公司强化信息披露等方面继续发力。而为改善市场信心不足状况,相关政府部门也应适时、适度调整相关政策,改进工作质量。 为市场长期发展计,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的调整势在必行。有关调整印花税率的理由,近来市场议论甚多。简要而言,证券市场绝不能成为零和博弈的市场,当证券交易印花税上的收入已远超上市公司分红总量时,政府有关部门或可下调印花税率,或可实行单边征收,均具有现实意义。 为市场长期发展计,管理层针对市场上的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还须加大打击力度。尽管管理层在此方面一直不停发力,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就在前不久,两名在市场中引起很大反响的“老鼠仓”涉案者双双被处以终身市场禁入的行政处罚——“老鼠仓”的违规违法成本如此之小,很难说对市场有真正的威慑力。 为市场长期发展计,相关政府部门亟须加强政策预期,强化其确定性。如股指期货等一些市场高度敏感的重要金融产品的推出,便应少一些模糊语言,多一点清晰度和准确度;一些市场数据的公布,也不妨更及时与透明,让市场对数据的预期更为明确,等等。这也表明,相关政府部门在改变以往一些工作习惯,以及消除资本市场的“政策市”烙印上,任务很重。 相关报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