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谁在借再融资做空A股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10:53 南方日报

  观察

   谁在利用谣言做空股市

  如果对照A股的这波深度调整和有关再融资的各种消息,就有发现,两者之间配合得简直天衣无缝:只要股市一有反弹,马上就会有再融资消息传出对股市迎头痛击,就好像在传递一个无形的“接力棒”,往往是一剑封喉,迫使股市下跌,显得十分诡异。

    那么,谁是谣言的制造者?

  之前,有人撰文指出,网络为某些人散布谣言提供了便利,谁都可以成为谣言的散布者,谁都可以利用谣言制造杀伤力。

  这种想法无疑太过天真。设想一下,有个无聊的人,突然编造了一个深发展再融资500亿元的传闻,然后,吓得机构主力慌不择路地抛盘,一直打压至跌停板(机构为深发展当日一度跌停的最大空方)。你相信这种说法吗?鬼才相信!

  强势机构主力的信息渠道非常丰富,他们与相关上市公司的联系也非常便利,求证一个消息的真伪是易如反掌的,他们怎么可能相信谣言?但是,事后的数据显示,每次再融资谣言出现后,将股价打到跌停板的主要力量都不是散户而是机构主力。诸如大秦铁路中国联通、深发展……这类股票,是散户的力量可以打至跌停的吗?

  与其说谣言制造了恐慌,倒不如说有人借助谣言散布之机打压股市制造了恐慌更为确切。

  在A股市场,有一个隐蔽的幽灵,在按部就班地打压中国股市。从利益分析法角度来看,这就是答案藏身之处。而要知道谁在散布谣言,就必须分析,股市下跌对谁更为有利。然后,沿着脉络逐渐调查下去。

  但是,奇怪的是,在谣言幽灵般祸乱市场,给股市造成剧烈波动,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今天,似乎没有人关心谣言来自何方,也没有人关心散布谣言者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这些现象本身难道还不够离奇的吗?

  资本市场必须公正和透明,中小投资者才能免遭被掠夺的厄运。否则,中小投资者就容易沦入一些强势利益集团口中的羔羊。谣言正在破坏这个市场的公正性,给散户投资者带来巨大不公。因为,散户投资者的信息渠道更少,对谣言的辨别能力更差,谣言对他们的杀伤力更大。

  这还只是从一个局部的角度去分析。倘若从一个更大的角度去看,那么,是否有一股力量在通过做空中国股市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其意并不仅限于股市?

  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组织专门的调查组,动用现代化的调查手段,查找谣言的来源,追究谣言散布者的法律责任,追查谣言背后隐藏的种种黑幕。否则,倘若任凭谣言肆虐,任凭谣言对中国股市的操纵,不仅中小投资者因此受到伤害,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甚至国家的经济安全都令人担忧。

  时寒冰

  调查

  “再融资门”下的上市公司众生态

  “我们暂时没有再融资计划,”3月5日,招商银行(600036.SH)董秘办一位人士在电话中向本报记者表示。招行行长马蔚华此后于3月6日作为政协委员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时确认了此说法。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601169.SH)董事长闫冰竹也于两会期间表示,北京银行日前无再融资计划。

  2月中下旬,再融资传闻如龙卷风袭来,市场恐慌连连,很快,身陷其中的中国联通、中国人寿、大秦铁路、中国石化纷纷辟谣,澄清目前无再融资计划;3月4日,市场再现有关深发展再融资500亿元传闻,深发展当晚随即进行辟谣澄清。

  据悉,2007年全年190家上市公司再融资总额为3940多亿元。而2008年以来短短两个多月内共有60多家上市公司密集出台再融资预案,涉及资金2000多亿元。

  事实上,日前“再融资门”事件闹得风声鹤唳,不少上市公司唯恐躲之而不及。而透视再融资风波后的众生态,可发现相关上市公司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分化。

  辟谣、回避与“踢皮球”

  联通、人寿等公司选择的是辟谣,而中等市值的上市公司,却往往选择的是回避或“踢皮球”的态度。

  3月7日,当本报记者致电中兴通讯(000063.SZ)董秘办时询问中兴目前有无再融资计划时,电话中一位男性将皮球踢给了中兴品牌部。而中兴品牌部却只能传真联系,记者随即发送传真,但截至发稿前仍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中兴通讯正在研发TD-SCDMA手机,日前又宣布为捷克第四大运营商融资1900万欧元,这或许是中兴通讯在欧洲市场扩展版图的又一里程碑。3月8日晚,笔者多次拨打中兴通讯董秘冯建雄的手机,却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有分析师向记者称,中兴通讯显然在对“再融资”这一敏感话题采取避让姿态。

  无独有偶。3月5日,天威保变(600550.SH)公告称,中国兵装集团获证监会批准,无偿受让天威保变集团。笔者致电天威董秘张继承,了解天威近期有再融资计划,张继承听到这一话题后随即以信号不好为理由挂了手机。

  缩量、延缓与叫停

  高市值的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门”事件似乎演绎为一枚定时炸弹,只要牵连其中,就难逃厄运。中国平安A股(601318.SH)股价3月7日报收于67.66元,而去年12月7日平安盘中摸高122.18元(10月24日更曾摸高149.28元),3个月来,平安股价已缩水45%。

  不过,有专家认为,平安的融资扩张不排除有“国家战略”的成份在其中,所以平安的态度是“强硬”的,3月5日的股东大会高票顺利通过再融资方案,尽管证监会此后表示要严查,但结果还难说。

  而一些上市公司选择了缩量融资以规避行政或市场风险。3月6日,金地集团(600383.SH)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于3月10日至3月12日公开发行8年期12亿元公司债券。这一方案去年8月22日金地集团就提出了,当时的计划是债券期限不低于5年,10月18日这一方案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但期限调整为8年。另一方面,金地从2007年初就提出公开增发3.6亿股的再融资方案,但至今仍未获得证监会通过。

  一些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更是选择暂时叫停再融资方案。3月6日,航天动力(600343.SH)发布公告称,暂停非公开增发事宜,公司及公司股东承诺未来三个月内不就非公开发行股票、股权转让、重大资产重组等事项进行讨论;在未来三个月内也不再就有关再融资的事项进行商议。即使紧急叫停,航天动力仍然遭到很重的抛压,上周五复牌后迅速被打压到跌停外,全天报收18.79元,跌幅仍高达7.76%。

  监管层的两难境地

  权重股浓厚的再融资情绪、强硬的再融资决心,使得上市公司大股东特别是央企出资人与市场的矛盾激化,进而使证监会处于两难境地。

  “再融资门”事件远远没有结束,继中国平安3月5日“史上最牛股东大会”(见本报3月6日B01版)外,浦发银行股东大会将于3月19日召开,又将是万众瞩目。

  毫无疑问,在这场多方主体参与的市场“战争”中,利益受损最大的无疑是中小投资者,不少人高位买进所谓的蓝筹股,三个月多的时间里缩水一半,其声音又在股东大会上不敌强势主体,可谓账面与话语权双双被“绑架”。

  据悉,国资委日前正在抓紧研究制订国有股股东行为规范文件,相关文件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出台,而国资监管的重点将根据形势需要向上市公司转移。同时,作为国资委管理央企上市公司的一个载体,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年内可能成立。

  本报记者 张华

  基金态度

  基金第三度集体自购挽救基民信心

  2005年,在牛市的黎明前,不少偏股型基金濒临5000万元的清盘边缘被迫自购基金申购;2006年、2007年,老十家基金公司为了“封转开”的顺利通过,开始申购旗下的封闭式基金;2008年,伴随着牛熊之争,基金公司开始了历史上第三度大规模自购行为。数据显示,近期已有12家基金公司斥资5.3亿投资旗下的开放式基金,如华夏、易方达、益民、信诚、天治、长盛、华商、万家基金。

  据天相统计,从1月15日本轮大跌以来,一共有12家基金公司动用自有资金申购自家基金份额。据初步估计,这一申购规模达到5.3亿元。加上南方基金已明确表示将在近期以不低于6000万元的自有资金认购南方盛元红利基金,这一自购基金规模将近6亿元。

  自购基金各种类型都有

  基金公司投资旗下基金热再度升温。据统计,自1月15日的本轮股市大跌以来,前后共有12家基金公司动用自有资金申购自家旗下的基金,规模接近6亿元。虽然基金公司管理资产已在3万亿左右,但是每家公司注册资本一般都在2亿元左右,这次集中申购的规模可谓罕见。

  数据显示,本次基金的申购资金,投向偏股型基金3亿多元,债券型基金近2.3亿元,1亿多元是封闭式基金。偏股基金方面,益民、信诚、天治和长盛基金分别动用了1000万、500万、1000万、5000万,分别申购旗下的益民创新优势 、信诚四季红、天治品质优选和长盛动态精选;南方基金准备动用的6000万,用于申购南方盛元;债券型基金方面,大成、华宝兴业分别动用5000万元和8000万元分别申购自家债券型基金——大成债券和宝康债券。封闭式基金方面,易方达和华夏今年分别动用资金3500多万元和200多万增持封闭式基金科汇基金兴和。   

  值得关注的是,上投摩根基金于3月7日申购旗下上投摩根亚太优势股票基金,申购额为910万元。经历了近5个月的下跌,基金公司首次动用自有资金申购旗下QDII基金。

  看好后市与营销策略二者兼有

  对于基金公司集体自购行为,部分原因是营销行为,但是也同时说明对市场后市的信心。

  第一个发出自购信号的南方基金,计划用来申购的6000万元,对象正是营销中的南方盛元红利基金;而万家基金申购的则是正在进行拆分营销的万家公用基金。易方达增持旗下的基金科汇,将在年底到期封转开,此时增持的部分目的也是为了到时封转开方案能顺利通过。

  对于申购旗下QDII的行为,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并未对国内外股市的投资机会进行比较,公司称此次运用自有资金进行基金投资后,涵盖了公司旗下能够申购的所有股票型基金,A股基金和QDII基金配置相当,是在国内和海外市场做出合理分散配置的中长期行为。

  但是此时基金公司的集体自购行为,客观上将公司资产和投资者财富进行“捆绑”,极大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由于证监会规定基金公司持有自家开放式基金的期限不少于六个月,封闭式基金在到期前都不能卖出,显然这一系列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基金公司对于后市有信心。

  基金自购慎重考虑

  每家基金公司旗下诸多基金,选择哪一只进行持续营销和大额自购?

  以万家公用为例,该基金主要投资在包括电力、煤炭、燃气、水务、运输、路桥、港口、机场等公用事业行业股票上,其防御性特征将表露无遗。侧面说明了基金对后市依然持谨慎态度,选择了防御性更好的品种进行自购。同样,信诚四季红等也是风险系数较小的基金。万家公用事业基金基金经理欧庆铃告诉记者,“这种频繁的宽幅震荡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更有可能带来一些平时少见的、较好的买入机会,因为机构投资者是基于对市场理性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如果是持有的在未来具有较大成长空间的企业则会更安心;相反,频繁震荡会对个人投资者心理上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本报记者 贾肖明

  延伸

  题材股狂热后面临十字路口

  一边是蓝筹股在“再融资门”下的一蹶不振;另一边,题材股又开始鸡犬升天。

  闭上双眼,时间仿佛又回到了2007的春天。那时的市场环境和现在有异曲同工之妙。5·30之后,很多人都慷慨激昂地检讨“炒概念”、“炒题材”的恶果,但如今却又兴高采烈地踏进同一条河流。

  看看这些惊人的市盈率:大众公用104倍,复旦复华242倍,通威股份123倍,冠农股份1015倍!……“博傻游戏又开始了,谁都认为自己接的不是最后一棒。”一名业内人士这样形容当前对于创投、农业等热点板块的炒作现象。信达证券分析师梁浩表示,上周表现抢眼的题材股已经开始遭遇获利回吐。“本周将公布2月份的CPI等统计数据,市场对宏观调控预期升温,题材股炒作已基本见顶。”

  即便创投、农业热潮消退,还有新能源、纸业、医药乃至“迪斯尼”等题材虎视耽耽,源源不断的题材炒作,让市场又隐约闻到了5·30前夕的味道。

  创投概念:

  假“创业板”之威继续逞强

  两会后,创业板规则征求意见稿有望公布。“创业板”的诞生,也将为创投概念股描绘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图景。

  据正在参加“两会”的监管层表态,目前推出创业板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下一步主要是根据准备工作择机推出创业板。

  据统计,目前准备登陆创业板的储备企业已达1000余家。由于参股创投公司的初始资金都是1元1股,可以想象,一旦上市公司所投资或参股的创投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其回报必将无比丰厚。

  正因为如此,早在1月份关于创业板可能推出的消息出台后,创投板块的个股便开始活跃。创投概念股已经从前期星火点点,逐步形成全面开花的走势。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创投概念中的复旦复华已累计上扬了104%,股价实现翻倍,龙头股份上涨了53%,大众公用上涨了近40%。

  “难免鱼龙混杂”,中投证券杨宗耀表示,真正能在创业板获得巨额收益的创投概念企业,应该对于创投公司的持股比例要具有相当规模,而目前大部分创投概念股持有创投公司的股份都低于10%。统计数据显示,林林总总的创投概念股已经有73家了。

  业内人士提醒,创投概念股除了股价已经严重高估,还有两大严重缺陷。一是实际经营能力不理想。从已披露的年报可知,多数创投概念公司投资收益项目数额高昂,但多数公司的主营收入根本难以支撑其估值。二是参股创投概念公司还隐含着一定的风险,因为这些公司参股的创投公司本身也存在着失败的可能。

  另外耐人寻味的是,在本轮创投概念股行情中,真正大量持股成型创投公司而可能在创业板推出后获得实质性收益的股票涨幅有限,而一些处于创投边缘,但拥有“科技园区”等噱头的公司却走得如日中天。市场喜欢“讲故事”的痼疾依然没变。

  投资建议:尽管上周五创投概念遭遇了一些挫折,但在创业板正式出台前后,创投概念仍会鱼龙混杂地继续被市场追捧。专家建议,投资者要细细琢磨那些创投股是否持有能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企业质地和科技含量以及创投资金的投入量等多个因素。

  渤海证券分析师秦洪提醒投资者两条要诀,一是寻找那些拥有巨量优质创投公司股权的个股。二是寻找那些本身基本面就不俗,同时拥有优质创股公司股权的个股。

  农业板块:

  看农产品期货的“脸色”

  “天天有人说冠农市盈率高、股价高、风险大,可它天天还涨怎么办?快别涨了啊……”一名投资者在论坛里表达自己对冠农股份的“爱恨交织”。

  年初开盘只有43元,最近一度冲至96元,冠农股份无愧是农业板块的“明星股”。该公司最“闪亮”的一点,是持有罗布泊钾盐公司20.3%的股份。甚至有分析师给出了2008年超过564元/股的目标价,一时震动市场。同时,本已高估的通威股份因为突然进入了“多晶硅”领域,一下子又变成了资金追逐的目标。“现在很多农业股已经开始脱离基本面,集中于炒一些新奇古怪的概念,这也证明它们本身的业绩后续乏力。”

  说来也巧,往年农业板块的“两会”行情一眨眼就过去了,可今年恰恰遇到了几十年一遇的期货大牛市。而这轮飙涨的肇始者就是农产品期货,从油脂开始,一直蔓延到原先走势低调的白糖、玉米,几乎所有品种都被突如其来的“幸福”冲昏了头。

  东海证券分析师卢媛媛对记者表示,许多农业上市公司本身是亏损的,从其毛利率不高的产业上讲,对股价根本不能形成支撑,“现在就是靠期货价格在推。”

  期货分析师马明超分析,农业股目前已经颇为危险,因为农产品期货已经走到了一个转折的高点,“现在这种癫狂已经是十分危险的了。”

  果不其然,上周五,油脂期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全线跌停,给了单边做多的市场狠狠一击。而农业板块也应声下跌。

  许多农产品期货一线的分析师告诉记者,三、四月份将是整个农产品期货的转折点,今年的播种情况也将大致出台,接下去再凭空炒作的空间已经不大。

  投资建议:

  上周五这一板块的集体大幅回调,正说明农业股到目前为止已到达阶段性顶部区域,显示出入驻其中的热钱已有力不从心,高位减持的操作思路。此前已经介入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改弦易辙,及时调仓换股。尚未介入的投资者切勿盲目追高。

  本报记者 叶苗

  名词解释

  上市公司再融资五大顽疾

  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

  再融资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我国证券市场的再融资功能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融资方式单一,以股权融资为主。我国单一的股权融资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在资本结构方面的差异,不符合财务管理关于最优资金结构的融资原则。

  二是融资金额超过实际需求。日前不少上市公司融资金额往往超过实际资金需求,从而造成了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及其他一些问题。

  三是融资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长期以来,上市公司普遍不注重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致使投资项目的收益低下,拼凑项目圈钱的迹象十分明显。

  四是股利分配政策制订随意。上市公司并没有制定一个既能保证企业正常发展又能给予投资者稳定回报的股利政策,广大公众投资者也没能通过股利分配获得较高的股息回报。

  五是融资效率低下。近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后效益下降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最严重的问题。

  前10大权重股最近3月以来涨跌幅

  代码  简称  2007.12.7  2008.3.7 涨跌幅

   收盘价(元) 收盘价(元)

  601318 中国平安 119.95  67.66 -43.6%

  600036 招商银行 41.33   33.16 -19.8%

  600030 中信证券 89.61   61.30 -31.6%

  600016 民生银行 15.65   13.52 -13.6%

  601166 兴业银行 58.14   41.10 -29.2%

  600000 浦发银行 55.60   39.44 -29.1%

  600028 中国石化 22.73   16.18 -28.8%

  600050 中国联通 10.13   10.17 +0.4%

  601857 中国石油 31.31   22.64 -27.7%

  601088 中国神华 66.30   49.55 -25.3%

  文字整理:张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