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市要为马云们搭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09:1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诸葛立早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马云成为沪、穗两地高官议论的热点话题。先是上海市的一把手俞正声挑开话头:呼吁上海人思考,“上海为什么没出马云”?继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此也颇有感慨,还专门率领一个庞大的广东考察班子到杭州探访阿里巴巴总部。两位书记的关注引出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马云为什么没能出在上海或广东?

  鄙人一介书生,只能从理论上进行探讨。由此引出的问题是:我们内地的股市,为“马云们”做了些什么?平心而论,马云要“出来”,当时他缺的不是“主意”。1995年4月,一次出国时,他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单词“啤酒”,结果只找到了美国和德国的品牌。机智的马云马上嗅到了历史性的机遇——借用互联网把丰富的中国产品介绍给世界。很多人开始接触互联网多是惊叹技术的神奇,而马云却想到的是,在中国可以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

  但是,从主意到生意,还有一段路要走。马云要真正“出来”,还缺机制和金钱。关于机制,马云曾经和他的团队受命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站。很快,他嗅出了体制内级差地租对人的创造激情的遏制。这种机制不行。关于金钱,马云起初把公司注册到上海,但在大上海,维持一个公司成本太高。马云支撑不了上海昂贵的开支,只好定居杭州。于是乎,马云便以50万元人民币在位于杭州湖畔花园的100多平米的家里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站。当庞大的运营费用将他压得喘不过气来时,他又不得不发挥极具煽动性的口才和想象力优势来“化缘”,弥补欠缺。终于,他引来了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并且让世界上顶级人才纷纷投奔到阿里巴巴的麾下。

  照理,马云碰到的这些难题,最有资格与能力帮助他解决的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的公司机制,是公众公司的透明机制;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机制,是为成长性公司“雪中送炭”的机制。然而,我们的资本市场此时却对“马云”表现了空前的冷漠。个中缘由,值得我们反思再三!

  普遍认为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有四种,一是筹资、二是定价、三是配置、四是转制。所谓优化资源配置,就是通过证券市场的股权流动,通过公司制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引导资金流、人流、物流流向更有效率的企业和产业,从而达到最佳利用各种生产要素获得最大产出的目的。这种配置,还体现为在整个市场中引导资金、资源向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的“引领”的功能。马云在内地资本市场被冷落,是否与我们在处理证券市场这四个基本功能的关系上的偏颇有关?答案是肯定的。

  过去的三十年中,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高科技产业都无一例外从美国本土兴起。今天,美国仍然引导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其他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只是在跟踪或模仿美国而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为什么如此众多的高科技产业是在美国兴起?它的发现机制和创新机制是什么?为什么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如微软、雅虎等能够迅速地在全球占到领先地位?除了技术优势,其迅速扩张的资本从哪里来?今天我们探究这些问题时,会发现问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美国得以在近几十年里在包括高科技产业等经济领域保持巨大的优势,是依靠一个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强大机制。也就是说,与其说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不如说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是美国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结果。反观我们这儿,虽然证券市场曾有“圈钱”的不好名声,但为什么诸如马云那样的有成长性的企业却没有能够从“圈钱市场”中圈到一分钱呢?个中教训,难道还不应引以为戒吗?

  资本的流向先导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而一个国家要真正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金融体系的效率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有识之士提出,如何创造一个机制,这个机制能够支撑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十年的持续增长,能够不断地发现并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引导中国经济不断向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市场为“马云”搭台,已经刻不容缓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