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人民日报:市场缘何害怕再融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07:1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许志峰

  再融资拖累股市

  1月21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将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的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消息一出,中国平安股价在一周多时间内出现三次跌停,至2月底的最大跌幅已近35%。

  春节过后,在新发基金不断获批利好的支撑下,沪深股市逐步转暖。然而,2月20日却“风云突变”,传出浦发银行将推出再融资方案,浦发银行当日跌停,带动整个金融板块快速下跌,成为指数下跌的新动力。

  在平安、浦发的影响下,投资者对再融资的恐慌逐步放大,一度达到“草木皆兵”的地步。2月20日以来,中国石化大秦铁路中国联通等先后出现再融资的传闻,股价纷纷闻声大跌。尽管这些传闻事后都被上市公司否认,但其股价却就难见起色。

  投资者为何谈再融资“色变”?

  中信证券研究员程伟庆认为,再融资被市场认为是利空,与当前二级市场资金供给偏紧有关。据测算,1月份以来有38家公司提出再融资意向,涉及资金规模逾2300亿元;上半年还可能有红筹股回归,3月份还有约6000多亿的“大小非”解禁需要资金承接。春节前后,虽然新基金的发行加快,但相对于市场资金需求而言是杯水车薪。

  “狮子大开口”惹争议

  尽管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但面对密集的再融资方案,投资者不免要发出疑问:在资金面供给已经偏紧的情况下,大量增发从市场中“抽血”是否合适?股票首发不满一年即巨额再融资,或者再融资额是首发融资额的近十倍,是不是“狮子大开口”?

  更让人担心的是,再融资是否会变成恶意“圈钱”行为。前几年,一些上市公司将股市作为“提款机”,融资投向盲目,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投资者对此仍心有余悸。

  专家认为,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管理层、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趋于一致,恶意“圈钱”的行为会越来越少。但是,目前再融资制度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这就要求有相应的市场约束。就现状而言,A股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投资者构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等方面仍需要完善,市场约束还远远不够,因此仍需警惕再融资演化为“圈钱”行为。

  正因为此,市场各方提出,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有必要提高再融资的门槛。有观点认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规模应与其给予投资者的回报金额结合起来,前后两次融资的时间间隔上也应有所规定。还有人提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信息披露应更透明,让投资者明明白白去投资。

  针对市场种种疑问,证监会近日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证监会在正式受理发行人融资申请后,将视市场情况以及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合规性,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对发行人的融资申请进行严格审核。

  人们期待,再融资风波能就此告一段落,给市场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理性面对再融资

  上市公司一提再融资股价即大跌,一方面反映出投资者对再融资的不满,纷纷“用脚投票”;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认其中有被放大的非理性恐慌情绪。

  3月5日,中国平安即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相关再融资方案。这对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投资者颇为关注。程伟庆认为,对于大幅下跌的再融资股票不必过于恐慌,因为从长期看增发对上市公司本身有利,短期下跌后其投资价值更加显著。另外,事件型冲击所带来的股价大幅波动往往只发生在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内。他统计分析了2003—2007年期间再融资规模超过40亿元的31个案例后发现,再融资的股东大会表决期间往往股价表现平稳。

  另外,专家提醒,对于不同形式的再融资,要作具体分析,不必一听到再融资就紧张。目前的再融资形式主要有四种,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和发行公司债等各类债券。从市场反应看,公开增发最不受欢迎。相反,对于可能给上市公司基本面带来重大变化的定向增发,市场往往持欢迎态度。如威远生化、ST雅砻等,近期公告定向增发方案后,股价在弱市中持续走强。

    相关报道:

    宋一欣: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再融资谣言事件

    上市公司分离债式再融资出现破发

    深发展A领跌A股市场 或再遭遇再融资门

    平安明日讨论再融资引发大盘抛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