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股市必须走出计划经济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11:05 南方周末

中国股市必须走出计划经济思维

  作者:马克 

  -每周财经评论

  月有阴晴圆缺,股有牛熊涨跌,这是市场规律,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一个政府有能力让股市只涨不跌。如果担心下跌就禁止上市公司卖股票,那是不是担心上涨的时候就可以禁止股民买股票呢

  昨天到办公室一打开电脑翻开报纸,诸如“上市公司疯狂圈钱导致股市暴跌、证监会表态严审再融资”这样的新闻标题就扑面而来,如此荒唐的逻辑,却被我们的主流媒体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地广为传播,失望之余,不禁感慨:中国建立股市快20年了,但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却始终笼罩着这个本应最市场经济的场所。

  且不说平安、浦发的增发尚在计划之中,就算已经完成,只要不是强买强卖,他们又何罪之有?上市公司通过卖自己公司的股票获取进一步发展的资金,这是他们的法定权利,在任何国家的证券市场,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至于再融资的时机和规模,完全是上市公司自己的事,如果它选择的时机不好,筹资的规模过大,那它增发的股票就不会有人买,或者卖不出好价钱,吃亏倒霉的就将是它自己和帮它卖股票的券商。上市公司不是傻瓜,它不会贱卖自己的资产。券商更不是傻瓜,它绝不会卖股票卖成股东。更重要的是,钱在投资者的口袋里放着,如果不看好增发股票的公司,不买就是了,大家都不买,它怎么可能增发得出去?又怎劳证监会来越俎代庖“严格审核再融资”?

  所以,那些嚷嚷着让政府禁止增发的人,要么是无能,对自己判别好公司坏公司的能力没信心,于是寄望政府用剥夺聪明人选择权的办法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对此我不得不说,这种想法很自私。

  但那些能在媒体上亮相发言的人可不是无能,特别是那些专家教授们,岂能连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数量这样的常识都不具备?明白道理却胡说八道,就只能理解为别有所图,别有所图却还要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除了心理阴暗还能说他们什么?

  还有部分股民,不客气地讲,完全是无知,自己不动脑子,听风就是雨,跟着别人瞎嚷嚷,实际上从未真正明白别人在说什么,自己又在传什么。

  比如有一个广泛传播的观点,说增发股票的公司多了,大盘就会往下走,股民就会吃亏。稍具常识,就会发现这实在是谬论。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就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改进质量需要人才、技术、营销、服务,这些都得花钱,如果增发能促使公司改善经营绩效,就意味着市场上的好公司变多了,好公司的股票当然比坏公司值钱,股民怎么会吃亏呢?好公司多了,投资者的信心就会增强,就会有更多的钱投向股市,大盘的走势就不是向下而是向上。怎么能一见增发就扣上圈钱帽子高声叫停呢?

  退一步讲,即使增发真的导致大盘下跌,也构不成禁止增发的理由。月有阴晴圆缺,股有牛熊涨跌,这是市场规律,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一个政府有能力让股市只涨不跌。如果担心下跌就禁止公司发股票,那是不是担心上涨的时候就可以禁止股民买股票呢?

  股市本来就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场所,弱势群体根本就应该远离股市,有能力的投资者也应该谨慎入市、风险自担,而不能把政府救市作为自己的止损保险。

  而政府压根就不该救市,中国股市近20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政府的干预不但未能熨平市场波动,反而成为了风险的根源——父爱主义的救市举措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刺激了投资者的暴利预期,中国股市之所以成为全世界投机性最强的市场之一,政府的不当干预难辞其咎。继续救市,中国股市和中国股民就将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三岁小孩。

  不仅如此,证监会还应该痛下决心,在3-5年内彻底放弃审批这种计划经济特有的职能,将IPO、股票增发、公司债和基金发行等所有与融资有关事务都交由市场自行决定。否则,投资者将很难不把证监会的审批视为一种隐性担保,证监会也很难避免投资者在亏钱之后找上门来兴师问罪。

  事实上,在所有拥有成熟证券市场的国家,证监会都只做一件事,就是通过强制性信息披露、打击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监管手段,来保持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