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疯狂圈钱 融资门暴露制度监管缺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02:31 南方都市报
股民声音 据新华网登载和人民网所做的调查:中国平安再融资项目受到约97%的网民反对。 据中登公司最近公布的数据:2月4日至2月15日期间的5个交易日,新增股票账户数仅为176163户,而这只相当于最高峰时期一天开户数的一半。 专家声音 银河证券策略研究员李峰:2008年将有近3万亿元市值的“大小非”解冻,这对于目前总体规模不过9万亿元的A股市场而言,可能意味着资金与筹码间的平衡将被打破。 申万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出发,克服融资本位的思维,尽量控制再融资的规模,同时适度向市场让利,要与投资者密切沟通,让其形成对公司长远发展的稳定预期,同时公司的控股股东也应积极参与再融资。 2008年伊始,一场再融资的“雪灾”就悄悄地在脆弱的股市上蔓延。 中国平安1600亿,浦发银行400亿,中石化300亿,招商地产80亿,仅一个多月,就有44家上市公司相继公布了再融资2599亿的计划。 “监管层不能再无动于衷了,这样会冷了股民的心”,股龄超过10年的股民王志毅手中的股票已经清仓,广大股民正用手中的股票“公决”,让大盘一次又一次地探底,昨天股市再次下跌177点,跌破4200点。而“带头大哥”中国平安已经连续“5连阴”,昨天更是下跌5.82%,收于65.01元,距其去年149.28元的高位,早已被腰斩。 圈钱狂潮 分析人士分析,上市公司疯狂再融资是因为在股市融资的成本较低 16年前,“为国企解困”而上市的股票市场让投资者深恶痛绝,难道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上市公司又盯上了股民这块肥肉? 上市公司再融资有许多种方式,除公开增发外,还有配股、定向增发、可转债等等。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月20日,今年已有44家公司提出再融资预案,融资额达到2599.28亿。其中,有35家公司提出增发计划,融资金额1791.38亿元(S*ST天颐方案已经被否);2家公司提出配股计划,融资金额27.3亿元;7家公司提出发债计划,融资金额780.6亿元。 如果按43家公司来计划的话,意味着2008年2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上市公司再融资总额已经达到2594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为60.32亿元。而在2007年,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只有21亿元。 再融资,已成为股市不可承受之重。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再融资方案,让中国平安的马明哲亲自出马拜访各界名流? 广州万隆不方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你是上市公司的老总,你的业绩又符合再融资资格,你能不想再融资吗?股市里的钱,可是不用还的哦!” 在央行继续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从银行要贷到一元钱都很辛苦,而在股票市场,完全可以按照规则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于是,在2008年的开年,一场前所未有的圈钱竞赛发生了。 但也有不少分析人士对此表现审慎,广发证券研究员陈捷认为,今年信贷政策偏紧,而直融是拓宽上市公司的另外资金渠道,它和信贷政策没有必然联系。 陈捷说,“不要把信贷紧缩理解为阻碍上市公司发展,从国外成熟市场来看,只要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是有利的,持续性的,他们还会对此进行支持,而且扩容还有利于抑制股指泡沫”。 而广发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张万成博士指出,上市公司的所需资金一般来自于银行,另外来自于资本市场,对于企业来说要看融资成本。大家都知道如果在股市融资,所需要的成本会比较低,但对于是否受信贷政策的影响而在股市上进行融资,这个情况现在不好判断。 “我们希望浦发、平安及一切上市公司‘以人为本’,以股东利益为上,在这弱势市场上,不要再干这种众叛亲离的蠢事了”,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平安的领导层可能认为,不怕,平安港股57-60港元,A股股价能跌到哪里去,实际上它就毫不留情地在跌,不断地去和香港股价接轨,香港股价也被拖下去。现在的情况是:业绩好的股票是否都有这样的圈钱计划,那就糟了。没问题的优质股就成了有问题的‘炸药’,有问题的垃圾股反而不会来恶性圈钱,成为好股,这岂非是黑白颠倒,好坏错位了吗?” 融资猛于虎 券商人士认为,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必然形成大量的再融资股票“破发” 股民的心真的冷了。 各大股吧,充斥着牢骚、谩骂和无助。近日,一首由股民填写词的《圈钱令》在网上颇为流行:“沪/上市公司圈钱忙/惊回首/跌去三成三;深/创业板正筹备忙/齐声唤/骗钱真不难”。这首《圈钱令》将众多股民的心态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 新华网登载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平安再融资项目受到97%的网民反对,这是投资各方对于目前再融资的态度。人民网也针对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计划专门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网上民意测验。调查结果显示,从2月20日14时到21日8时52分,有近20万人参与了投票,其中调查参与者反对票数为193609,占总票数的97.6%. 对此,东海证券分析师赵娜解释说,大家之所以认为这是种恶意圈钱的行为,是由于大家对这些公司具体融资项目的收益都不清楚,而融资背后缺乏收益保障的支持。上市公司在再融资中忽视了中小投资者的基本利益。 银河证券策略研究员李峰感叹,“融资400亿,浦发胃口太大了!”其认为,目前由于市场信息不明晰,不稳定因素还很多,如近期面临的大小非解禁等,股市现在比较疲软,在这样的情况下,扩容对资金的过度饥渴给市场资金供给带来的压力太大。 更为严重的是,2008年将有近3万亿元市值的“大小非”解冻,这对于目前总体规模不过9万亿元的A股市场而言,可能意味着资金与筹码间的平衡将被打破。虽然近期管理层及时为基金申购重新开闸,被市场视为积极的政策信号,但基金开闸放水更多的只能作为一种信号。一个中国平安1600亿元,将吞掉16个尚未获批的新基金规模。而市场还传闻另外几家大盘蓝筹也将步其后尘,中国股市有多少钱不被抽完? 股民入市的愿望正在减退,中登公司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4日至2月15日期间的5个交易日,新增股票账户数仅为176163户,而这只相当于最高峰时期一天开户数的一半。 “中国股市虽然还没有过A股IPO失败的例子,但是再融资失败并不少见”,申万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指出。 桂浩明认为,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必然形成大量的再融资股票“破发”,也就是市场价跌破发行价。这样一来,再融资就不但没有给投资者在股价上带来直接收益,相反还造成了损失,当然要引起反感。 私募领军人物深圳同威资产李驰认为,再融资对市场的影响,要看市场本身的点位在什么区间。我一直讲的一句话是,万科的再融资,当时市场对它的反应是正面的。为什么平安和浦发,市场给它打不及格?我们自己要评判一下,为什么企业要上市?如果企业本身只需要资金融资,可以跟银行借款,它没有必要上市。作为上市公司,增发在某种意义上,尤其是优秀的上市公司,增发是必然的。如果大盘在相对高位增发,我相信这种增发会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监管漏洞 专家建议,监管层要对再融资的比例、用途、间隔等限制 到目前为止,监管层仍未对“再融资”事件发表任何看法,也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已经成为弱者最大的期盼和呼唤。单就再融资而言,监管层至今未作出表态,这种吝啬的态度绝非对市场的尊重,而是对自身责任的漠视。”著名财经评论员时寒冰近日在《中国证券报》公开质问。 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李迅雷表示,目前的再融资制度尚不完善,现有的增发价格确定机制会导致一些公司增发价格虚高,偏离正常估值,因此要改革再融资制度,加强上市公司教育。对于大比例再融资,监管部门一定要严格约束,要像新股IPO那样严格审查,防止恶意圈钱行为,防止再融资给原有股东造成伤害。 “当前,监管部门除了要尽快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圈钱明确表态外,还应尽快完善再融资制度”,同济大学金融系教授石建勋指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在制度层面上做更详细的规定,除了对融资的比例限制外,还应对再融资的具体用途、时间间隔等方面进行限制。通过制度规定来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在充分考虑上市公司融资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达到融资者和投资者“双赢”的效果。 以中国平安为例,它刚刚在去年3月份才完成A股首次公开募股,在上市不到一年,在它尚未给投资者带来实质性回报的情况下,就匆忙推出多达16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相当于它去年在上海证交所IPO融资规模(400亿元)的四倍。而浦发银行目前的净资产只有300多亿元,并且其60亿元次级债的再融资刚刚发行完毕,接着就传出再融资400亿元的计划。 银河证券策略研究员李峰指出,如果再来三五个像平安、浦发这样的上市公司,这种规模显然是不能持续下去的。 如果这次像前阶段股票发行不出去,那么压力最大的将是那些承销商。李峰意味深长地说,“市场需要共同的呵护”。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再融资的微妙之处,有消息称,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负有“国家使命”,而近日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管理层明确表示,今年将推动已上市公司扩大实际流通的股份比重。三天之后,中国平安公布了16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 “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化解再融资与市场的矛盾”,桂浩明指出,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再融资: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出发,克服融资本位的思维,尽量控制再融资的规模,同时适度向市场让利;公司要与投资者密切沟通,让其形成对公司长远发展的稳定预期,同时公司的控股股东也应积极参与;通过建立储架式发行机制、以可转债、权证等形式缓解再融资对市场的压力,也是值得借鉴的思路。 “监管层不会对上市公司的这种拟巨额融资事件坐视不管,一定会出台相关的措施规定,这一点需要我们密切关注。”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黄泽丰和广大股民一样,对监管层未来的操作充满期待。 今年(拟)再融资公司 中国平安再融资1600亿元 招商地产公开增发80亿元 浦发银行再融资400亿元 中国石化可转债券300亿元 上港集团可转债券24.5亿元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戎明迈 实习生 沈琦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