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向宏:不要把再融资当成替罪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0:14 南方都市报
经济人之吴向宏专栏 中国平安增发和上海浦发传闻中的增发,触发了市场的疯狂抛售和大跌。我说触发,是因为抛售狂潮,本来就箭在弦上。去年底股市市值突破GDP的100%时,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已经足以让投资人精神紧张。也是在去年底,众多上市公司高管不惜辞职,纷纷套现,据说最多的一次套现9千万之多。连内部人都在离场,市场心理之紧绷,可想而知。加上最近两个月反弹乏力,市场目前所需要的,无非就是一个抛售的借口罢了。再融资,顶多不过是一个替罪羊而已。 但有一些评论家,还真把再融资当成了市场下跌的罪魁祸首加以挞伐。我最近就连续看了三篇此类文章。最情绪化的要数这篇《警惕疯狂再融资摧毁股市根基》。该文作者可谓急不择言,文中甚至闹出了“美国上市公司挂牌交易后,要等18年后才有资格进行再融资一次”这样的大笑话。18年,头发都白了,天下怎会有这样的资本市场?事实上,美国证券法律中对公司的再融资的期限和财务资质等,并无直接规定,甚至首发上市也是如此。就算你公司亏得一塌糊涂,只要你的公司在治理结构、信息透明度等方面符合要求,只要你有本事卖出股票,只要有交易所愿意给你挂牌,你就可以上市,可以无休止地再融资。 说“再融资摧毁股市根基”的人,没有理解股市的最基本意义。设立股市的目的,难道是让流通股东们互相把股票炒来炒去吗?如果那样,股市还不如赌场,买股票还不如去买彩票。股市的最基本用途就是融资和再融资,使公众手中的钱能够投入上市公司手中,通过经营来增值。钱不交到上市公司手里,怎会凭空创造价值?前述那篇文章的作者还呼吁:“必须尽快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疯狂的再融资行为,提高再融资的门槛。”其实,中国恰恰是人为的上市和再融资门槛,使得那些更有可能给投资人更大回报的公司难以上市或上市后难以再融资―――比如说,如果按照中国的规定,Google在2005年就无法进行再融资。收紧再融资,重提政府管制,才恰恰会摧毁股市的根基。 在这一点上,另一位评论家就要算高明。在《浦发再融资是在嘲笑中国资本市场》一文中,该评论家至少表态说“笔者无意呼唤对融资进行严厉的行政监管――那只会让市场越来越糟”。但即使该文,依旧对目前这种再融资,对资金向上市公司的回流,整体上持否定态度。并称“2002年,……上市公司闲置资金合计超过3000亿元(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资金浪费莫此为甚。”的确,这些问题是存在的。但要害是:市场配置资金的大方向究竟应当在哪里?在公司手中的确有浪费和闲置,但是在二级市场上炒作,在你我的口袋里来回倒手,难道反而不是浪费和闲置吗?上市公司闲置资金3000亿,至少还有银行利息可收吧?而二级市场上炒来炒去,一年光印花税和券商佣金就交出去3000亿,白白流走,此文作者就不心疼了?应该说,这篇文章在结尾,提的两条改进再融资体制的具体建议,我都是很赞成的。但改进的目的,应当是使融资和再融资能够更加顺利,使得市场上的资金更加容易回笼到真正有价值的公司、真正能够使资金增值的经营者手中。而不能像此文那样,认为资金到了上市公司手中就会浪费。其实,资金滞留在二级市场上,才是最大的浪费。 我关注的第三篇评论《谁该对这个市场负责任》,则十分有趣。一方面,此文承认再融资是股市的基本职能,承认“理论上讲,只有市场低迷导致融资失败IPO停止,不存在融资导致市场崩溃的结果”;另一方面,此文又认为“正常的事情如果选择的时机和场合不对,也会变成不正常的事情”,“再融资的管理条例必须尽快出台,否则,基本没有门槛的增发必然走向滥发,从而摧毁这个市场。”绕了一大圈,又回到要政府管制的老路上去了。这让我觉得,此文的出发点似乎高明,但最后的结论却比前面第二篇文章还大大不如了。 其实,此文看到了一点问题的实质,亦即,平安和浦发的再融资方案,选在2007年可能更合时宜,而“2008年和2009年的市场有相当的特殊性,……全流通对资金的需求急增”。但在我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慢一拍”、“不合时宜”的现象,原因不是因为政府管制少了,恰恰是政府管制多了,导致上市公司不能及时对市场做出反应。如果是美国那样的自由市场,当2007年初,股指已经翻了两番之际,所有的上市公司就都会“疯狂”地推出再融资方案了。市场资金会很快被吸纳,也就不至于出现下半年那种大起大落的行情了。正是因为融资方受到过多管制,慢了一拍的结果,让市场陷入了投资人的单方面热情,更让许多个体投资者追高被套―――也就让如今这些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背上了“让股市下跌”的黑锅。 我的看法是:中国的股市目前的确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即从原先的、高度政府管制、几乎完全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股市,逐步向一个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转变。这个过程里,免不了几番来回折腾,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良性,长期投资价值越来越好。无论个体投资人,还是撰写股评的意见领袖,都应看准这个长期趋势。这样,才不至于在股市二级市场火热,股指一年翻几个跟斗之际,就得意忘形,频频撰文称“资本大国正在崛起”、“冲上两万点”之类;而在推出几个再融资方案后,就又“火气有点大”、“偶有消沉”,甚至呼吁起政府管制来。 (作者系国际商业顾问)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