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水皮杂谈:谁该对这个市场负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21:46 华夏时报

  2008年1月20日,水皮在中央电视台四套的《今日关注》中谈创业板时表示,创业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主板市场上大盘蓝筹在创业板推出之际也不断海归、不断再融资,从而形成主板和创业板争夺资金的恶性融资竞争。

  现在看来,创业板还没有推出,但是主板市场的再融资竞赛却已拉开了序幕。1月21日,平安公布1600亿的再融资方案,2月21日,浦发银行声明承认正在制定再融资方案,热心的媒体统计目前已经公布的再融资额已达2658亿,而去年全年才2800亿。

  第一财经电视台的记者在采访时问水皮,上市公司再融资不是正常的吗?水皮的回答是,正常的事情如果选择的时机和场合不对,也会变成不正常的事情。同样处在调整周期,香港联交所一个月没有发一只新股,而沪深股市不但新股照旧,而且再融资也紧锣密鼓,这就是不正常。

  事实上,在市场弱势的情况下,霸王硬上弓其实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1月21日,平安宣布方案,上证指数当天破位暴跌266点,第二天再跌355点,仅仅两天,指数就从5200点跌到4500点。在市场层面引起巨大恐慌,逼迫管理层匆忙之中推出救市措施。而平安自身的股价也因此而一路狂泻,从110元的平安连续下跌至70元左右,跌幅近40%,市值蒸发3040亿,而和前期高位的149元相比,则被腰斩,市值蒸发更是高达6080亿。

  平安股价的暴跌影响市场,蒸发市值,损失最大的还不是上市公司,而是平安的上万员工,尤其是期权即将到期的高管们,眼看着自己的财富缩水一半,心头痛,备受煎熬,更遑论市价追入的员工,真金白银灰飞烟灭。投资者以脚投票,再融资规模也就自然削减,原来平安12亿股可融1200亿资金,现在按市价顶多不过800亿,如果说平安的融资项目真的需要1200亿,那么现在的结果也绝非上市公司所愿意看到的,换句话讲,在这个游戏中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如果说平安再融资要做的是件正确的事,那么选择的时机就是错误的。在一个错误的时机做一件正确的事,后果可能比在一个正确的时机做一件错误的事更可怕。

  浦发银行同样如此,虽然具体方案未定,但400亿的再融资规模已经在市场流传,结果是三天暴跌超过20%,股价从50元的市值直下40元,市值蒸发435亿,而如果从高点计,市值蒸发则为800亿。

  那么,我们这个市场会不会由于融资和再融资崩溃呢?

  理论上讲,只有市场低迷导致融资失败IPO停止,不存在融资导致市场崩溃的结果,但是理论上的事只能在成熟市场的背景下才有意义,就像香港市场一样。而在内地市场则不一定适用,更何况我们的市场是一个处在全流通转化过程中的新兴加转轨的市场。

  全流通是股改的结果。应该讲,股权分置改革是一场制度革命,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都很重大,从制度层面看,股改已经完成,但是从市场层面看,只有全流通平稳过渡之后才算大功告成。因此,2008年和2009年的市场有相当的特殊性,管理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由于全流通对资金的需求急增,因此,必须控制IPO和再融资的规模以保证市场的平稳。此一时,彼一时,2007年的扩大海归分流流动性过剩、平抑股价过快增长的策略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

  金融股的“融资门”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股权分置改革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并不能自然推进公司治理,更不能化解大小股东的矛盾和高管与股东的利益冲突,法治环境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不是仅有愿望就可以的,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再融资的管理条例必须尽快出台,否则,基本没有门槛的增发必然走向滥发,从而摧毁这个市场。

  实话实说,身在这个市场,每一个利益攸关者都应该对这个市场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投资者要讲理性,上市公司要讲回报,管理层要讲规矩,资本市场是个资源优化配置的地方。一味索取而没有休养生息,再多的资源也会枯竭,5年大熊市的历史教训不能忘记。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