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抄底现实意义不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 08:5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马红漫 深陷次贷危机的美国股市再次迎来了救市举动,只是此次救市的主角不是美联储和白宫,而是有着股神之称的巴菲特。日前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巴菲特表示旗下公司将为多种债券提供总额8000亿美元的再保险。而这些再保险资金的注入将惠及数家美国大型债券保险公司。 股神的救市举动立即引来市场的积极反应。周二欧美股市一扫之前的疲态,出现罕见的大幅度上扬走势。而爆发性的走势也再次印证了巴菲特“股神”的称号,正可谓是相得益彰。但是,除了市场的热烈反应之外,巴菲特对于美国股市的投资态度变化才更加值得我们予以高度关注。因为就在不久前,巴菲特刚刚否认了将收购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和美国全国金融公司的消息。这也一度被市场理解为巴菲特并不看好美国股市短期走势,至少他还没有认为市场到了可以抄底的时刻。那么,巴菲特对于债券保险公司的资金注入,是否意味着股神认为的抄底时刻已经来临了呢?其他投资者是否应该追随股神而动呢?笔者认为投资者对此尚需要保持必要的谨慎态度。巴菲特的救市举动固然是一步妙棋,但这样的举动未必适合于其他投资者。 巴菲特选择注资债券保险公司可谓是于公于私都有益。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房地产市场的信用危机,而信用风险的扩散则是通过证券化的形式,经由银行等贷款机构传导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其间实现这一传导的重要中介就是债券保险公司,正是通过他们给打包后的次级贷款债券提供保险,才能够让资本市场投资者敢于购买这些债券。而随着次贷问题爆发出来,债券保险公司也就自然成为最终的买单者。因此,如果债券保险公司的信用无法获得保障甚至破产,整个次贷的资金风险链条就会进一步扩散化,包括投行和贷款机构都将无法自拔;反之,如果债券保险公司能够保证提供稳定的保险赔付,就能够让次贷危机的扩散风险消弭。这也正是巴菲特之前选择拒绝注资投资银行和信贷机构,而此次却对债券保险机构“出手大方”的最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巴菲特选择债券保险公司作为次贷危机抄底的对象,当可谓是老谋深算:一方面他可以坐享市场暴跌后的投资机会,实现抄底梦想;另一方面又可能因其注资债券保险机构而改变市场对趋势的预期,让自己个人的抄底行动成就市场公认的底部,从而实现市场大势与个人私利的共赢。 但是这样的成功操作,其他投资者很难简单复制。其实巴菲特之所以为股神,固然有其坚持价值投资、只选择买入价值低估股票的原因,同时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也是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正是凭借雄厚,甚至可以说是富可敌国的投资资金规模,巴菲特才能够容忍其投资的股票持续低迷甚至被长期套牢。2000年中石油在香港上市之时,每股发行价格只有1.27港元,上市不久甚至还跌破了发行价。巴菲特逆势而动,在市场低迷时大量买进11亿股中石油H股。这一“人弃我取”的举动,现在看来固然是神来之笔,但事实上在巴菲特建仓三年后,中石油H股才悄然从底部启动。试问,有多少投资者能够有资金实力来承受长达三年的“漫漫套牢期”呢?此为其一。 其二,巴菲特庞大的资金实力让他有能力直接进入公司的管理决策机构,甚至亲自担任公司高管。巴菲特的“成名一役”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股灾期间,当所罗门兄弟公司深陷债务危机时,巴菲特出资数亿美元收购了前者12%的股份,并且亲自担任了公司的CEO,最终获得了巨额投资回报。而对于其他试图效仿股神的投资者而言,根本没有实力进入公司高层管理部门和董事会,这就让外部投资者与公司内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成为直接的投资障碍。 不仅如此,仅就此次抄底举动的技巧性而言,巴菲特也充分利用了其股神的名头。与索罗斯、罗杰斯等其他投资大师相比,巴菲特对于公众媒体和舆论相对低调,但是此次却专门通过电视媒体,在美国股市开盘前宣布其注资计划,其中试图利用个人影响力获得市场上涨反应的愿望,可谓显而易见。据此,我们甚至无法排除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人物完全能够通过提前布局,然后借助个人影响而在市场波动中获利的可能性。这一点,对于任何试图效法股神的投资者而言,同样是能是望其项背而已,绝无随意复制的可能性。 从美国次贷危机的演绎实质看,巴菲特的抄底举动同样有赖于这些其自身所独有的投资优势。而从深层次的经济运行角度看,目前导致美国实体经济陷入困境的最根本原因是市场信用丧失,金融机构即便并不缺少资金,也会采取“惜贷、慎贷”的举动,从而让本来已经趋于衰退的经济形势因资金供给缺血而进一步恶化。因此,如何让资金市场重塑信用信心才是彻底解决次贷危机的关键。而遗憾的是,至今为止,在这一问题上美国尚未出现重大实质性突破。 或许巴菲特今日的抄底举动日后会再次被证明是“神来之笔”,但是对于因此而乐观于市场短期走势、或者想简单复制股神行动的投资者而言,是否随巴菲特而动尚需要冷静的思考。从这个角度讲,巴菲特抄底举动的现实意义并不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