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石油预警 管理层蓄意将IPO当作股市调控工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2日 17:24 中国经济评论

  文/黄晗晖

  中国股市IPO的改革不可能指望行政权力的过度介入。

  中石油的问题,归结起来,无非是三个方面——发行问题,交易问题,监管问题。三个问题都集中表现为市场整体定位的制度性问题,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牵动。

  中石油以16.70元的招股价登陆A股市场,是H股发行价的13倍之多,发行市盈率为22.44倍,已经超出了国际市场上同类股票价值投资的范围。

  高倍市盈率溢价发行,最大的受益者首先是发行人。中石油在未改变A股发行份额的基础上,比人们原来所知的发行计划多融资约268亿元。

  高市盈率、高定位、高溢价的新股定价机制,从根本上反映出目前的IPO发行机制并没有改变发行者圈钱的本质,这也是中石油愿意使用配售特权同询价机构进行利益交换的动力所在。

  中石油A股的招股价虽然略低于H股当时的交易价,但并没有“让利于民”,不过是更多地对机构投资者进行利益输送。中石油40亿A股的发行额度中,除10亿股先行划拨机构网下配售外,用于 网上发行的30亿股又进一步体现出向机构倾斜的政策——机构证券账户每户可累计申购额度是每个单一证券账户的28倍。中石油的发行引来了3.38万亿元资金的申购,但参与申购的户数却不到408万户。80万中一签的高门槛将超过90%的散户拒之门外,小股民没有机会参与打新股的资金盛宴。

  自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以46元的开盘价上市交易以来,其股价累计下跌近40%。一步到位的开盘价和48元的最高价,使一、二级市场出现巨大的落差,套牢了二级市场上所有盲目跟进的投资者。开盘当天没有涨跌停板限制,也是市场最容易被操纵,投资者最容易受伤的一大软肋。这显然不是单纯的交易机制问题,而与发行制度紧密相连。这是重融资轻改制,重投资轻回报,重一级市场轻二级市场的整体定位偏差所致。

  与监管层在中石油问题上暴露出的跨境监管漏洞相比,中石油暴跌的根本症结在于IPO功能的市场定位。

  2007年,中国股市的IPO以4469.96亿元的规模居全球第一,与2006年1642.56亿元的规模相比,增加了172.13%,加上其他融资再融资形式,融资总额达到8306.29亿元,接近1990年至2004年间15年的总和(8414.87亿元)。

  现有的市场环境及市场基础难以与市场发展的速度相匹配。理论上,IPO应该具有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但由于股改后恢复的IPO并没有真正实行新老划断,相对稀缺的上市资源依然是市场流动性疯狂追求的目标。而用牺牲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的方法向一级市场进行利益输送,甚至不惜向国际资本输送利益,显然违背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有重回圈钱寻租老路之嫌。

  中石油IPO圈钱寻租功能放大所引起的暴跌,与其说是一个阴谋,不如说是阳谋。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管理层蓄意将IPO当作股市调控工具的结果。中石油上市当月,上证指数失守半年线,累计下跌18.19%,创下13年以来的最大月跌幅。除了中石油的领跌之外,市场扩容高峰严重超越了市场承受力的限度,粉碎了一切基于“钱太多了”的盲目乐观。

  中国股市IPO的改革不可能指望行政权力的过度介入,也不能寄希望于对现行发行机制进行修修补补,我们需要的是“以投资者为本位、市场化为本色、重投资讲回报为本分”的革命性的制度变革。只有当IPO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走出审核制的门槛,实行市场化的注册上市,中国股市才有可能真正告别利益输送,形成投资和回报的良性互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