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业绩与股价相背离 过度预增并非喜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2日 11:23 新闻晨报

  作者: 贺宛男

  一边是预增再预增,一边是跌了还要跌,如何理解业绩和股价的背离?

  据中国证券报统计,截至1月30日,沪深两市已有924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加上31日又有40来家跟进,估计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在960家左右,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已超过6成。自然,报喜比例大大高于报忧。其中盈利预增50%以上的公司为58%,预增30%左右为8%,预盈的公司占14.5%,三者合计占预告公司比例超过80%;另外,预亏公司占12%,预减占7%,报忧比例不足20%。

  常识告诉我们,一年利润增减幅度超过50%,并不是很正常的现象,需要引起投资人的特别关注。如今,超过6成的公司发布预告,动不动就预增百分之几百,这到底是喜是忧?

  稍作分析就可得知,2007年上市公司业绩的大丰收和大面积减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而这三项都是很靠不住的非经常性因素,2008年很难继续。换言之,2007年的业绩高增长很可能是一个峰值。

  一是靠产品提价,特别是上游产品。以钢铁业为例,据中钢协信息,2007年我国大中型钢厂销售增长32.8%,利润增长49.5%,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但利润增长主要源自产品大幅度提价,高成本高价格并驾齐驱,相反,表明盈利能力的销售利润率却呈下降态势。其实岂止钢铁,以上游产业为主体的央企,去年实现利润近万亿元,增长30.3%,主要原因也是产品提价使然(资源性企业尤甚)。众所周知,物价上涨已经引起了全社会上下的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实行限价措施,上市公司还能靠涨价重现辉煌吗?

  二是靠投资收益,特别是来自股市的投资收益。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国人寿,国寿日前预告业绩增长50%以上,若按增幅50%估算,2007年盈利为216亿元,即使按增长100%计算也不过288亿元,而去年前三季国寿盈利已达247亿元,这岂不是说,纵然按最好的估计,去年第四季度其盈利也只有40亿元?去年年底还不是市场最低迷的时期,若按目前股价,不少靠投资收益盈利的公司业绩还要往下砍,特别是一些金融股,而金融股的利润在全部上市公司中接近一半。

  三是靠债务重组。看看那些扭亏为盈的业绩预告,无非是一靠债务重组收益,二靠资产减值转回。特别是债务重组,几乎所有的债主都愿意豁免或减轻ST公司欠下的债务,使这些垃圾股起死回生。然而,诸如此类的非经常性收益很难一而再、再而三地长此以往。

  是的,中国经济还将持续高增长,中国的上市公司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我们宁可要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的经常性增长,也不要大起大落的非经常性收益。投资股票要有一颗平常心,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也要有一颗平常心。2008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幅度将回落,这将对今年的行情产生一定影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