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市融资应有市场公正与预期性评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 05:02 中华工商时报

  1月28日沪深两市出现大幅下跌,两市不到80只股票上涨,普跌特征明显。其中,沪综指收于4419.29点,下跌342.39点,跌幅为7.19%;深成指收于16177.83点,跌幅为6.45%,沪深两市交投量为1672亿元,比前一个交易日略有减少。

  对此,可以说近期国内股市出现的暴跌,在某种意义上是因次贷危机影响周边股市下跌,内地货币政策从紧以及股市本身的天量融资计划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而中国平安1600亿元的融资消息又可以说是酿成本次股市暴跌的一根导火索。因此,就现有股市所有的融资行为作一点公正与预期性方面的相关反思,或许应该是一件好事。

  首先从市场公正角度看,可以说由市场经济的取向所决定,股市即应有融资功能,同时这种融资也应当是一个符合市场公平竞争要求的资源优化配置过程,否则,没有公平机制保证的融资必然会使相关的资源错配,并由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市场机制受到扭曲。可以此而观,股市现有上市的行政审批以及国有大型企业的上市及融资,其背后的行政推动以及所体现行政意志,显然不能说是源于市场竞争机制所得出的配置结果。所以在此行政主导前提下,一个不难预见的结果是:一些按市场要求本应可优先在市场融资的非国有中小企业,却由于行政的主导作用而不能、或不能及时在股市融资,并由此得到相应的发展机会。可以说,如此市场现象的存在,不仅使市场资源发生错配,并且这也与市场经济所倡导的公平竞争取向不相符合。

  而从市场预期的观点讲,虽然目前股市与以前相比,其所有的市场承受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然上市计划该如何安排、融资数量又该是多少,对股市又会有哪些影响,可以说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事先评估才是。对此就以中国平安这次的1600亿元融资计划来说,所面临的正是次贷危机、周边股市巨幅震荡的市场环境,而在如此情形下推出巨额融资计划,会对股市产生什么影响,其影响又会产生怎样的市场结果?这,显然在情理上也是需要在事前有所评估、有所预期的。然让人觉得遗憾的是,近日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鼓励与支持有条件的保险企业“走出去”入股境外保险机构的讲话,却使人在一定程度上使平安融资背后的行政“影子”得到了某种印证,同时也不得不让人发出这样的疑问:难道为了“走出去”,就一定要使国内股市利益受损、并以损害中小股民利益为前提吗?倘若不是,而这只是市场猜测,那如此天量融资计划的市场预期评估是不是也该有?

  所以笔者认为,不论是国内资金“走出去”还是内地股市本身进步,在某种意义上都需要以自身股市“内功”制度健全为条件,而不能仅仅为“走出去”而临阵磨枪,或以牺牲自己股市为代价。(1G4)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