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管理层是否开始严打私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1日 10:21 城市快报

  渤海投资 秦洪

  随着近期中小市值股的疯狂表现,市场的坐庄现象似乎有所抬头,因此,有分析人士称,这极有可能引发相关部门的重视,甚至有激进的观点认为,“现在有些公募基金合法坐庄没人管,管理层把目光都盯在严打私募上了”。

  对此,笔者颇不能苟同,一是监管部门在监管对象上,从来没有厚此薄彼的做法。即公募基金只要坐庄,涉嫌内幕交易、关联交易,监管部门并不手软,较为典型的有去年的基金内幕交易事件就是如此。也就是说,只要是违法违规,监管部门并不会因为你是公募的,就网开一面。同样,也并不会因为你是私募的,就特别加重。也就是说,公平正义是监管部门应有的监管原则。二是目前的私募也并不是我们原先认为的私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比如说原先的公募基金经理纷纷离开公募,而转身到私募,此时的私募就已经摆脱了原先特有的坐庄模式,而是发现价值,在价值发现过程中,与上市公司的市值共同成长。较为经典的投资案例莫过于招商银行、贵州茅台,它们的价值是最先由私募资金挖掘出来的。去年以来的广济药业、鑫富药业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部分私募基金的来源也不再是灰色的,更不是原先的代客理财,而是通过信托等方式募集来的资金,就如同信托投资公司的信托计划一样,近期的赵丹阳清盘事件就是如此,也就是说,此时的私募也具有极强的公募基金的阳光特征,既如此,已经发生变化的阳光型私募基金在本质上与公募基金并无太多区别,那么,还能妖魔化私募基金吗?

  所以,笔者认为“管理层把目光都盯在严打私募上了”根本就是道听途说。既如此,对A股市场的影响也并不大,因为在此前,市场只要听说“严打”,立马惊慌失措,股指急挫。但由于目前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阳光下的私募基金,在操作方面更注重公司价值的挖掘,市场趋势的投资,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公开违规、违法现象大大减少,这可能也是近期虽然市场盛传“严打”,但市场反映却平淡的原因,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妖魔化私募基金本身就没有市场基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