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花旗中国股市亚洲最糟论警示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02:20 金融时报

花旗中国股市亚洲最糟论警示了什么

  徐绍峰

  就在中国股市连续大幅下跌、市场寒气袭人之际,美国花旗银行日前又发布了更耸人听闻的预测。花旗银行说,作为“去年世界表现最佳”的中国资本市场,今年将成为“最不受青睐”的亚洲投资市场。花旗银行的理由是,根据EPFR Global数据显示,海外亚洲基金的撤资规模前所未见,而其中中国资金流出最多,达到了11亿美元。据此,花旗银行分析师认为,中国股市将首次“超越”韩国和台湾地区,成为亚洲“最为分量不足”的资本市场。

  当投资者依旧沉浸在对中国股市“黄金十年”的美好遐想、对牛市下半场再创新高充满期待、对奥运前的中国股市充满信心时,花旗的“中国股市亚洲最糟论”无疑让投资者心惊肉跳。

  花旗银行在中国股市暴跌、市场惊魂未定之时发表此言论,是否别有用心,我们不去妄加揣测;是否是因自己遭受次贷危机重创,在公布罕见近百亿美元亏损之后,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判断也日益悲观,我们不去考证。但花旗的这番言论,无疑给了我们许多警示。

  首先,花旗“中国股市亚洲最糟论”警示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对流入我国资产市场的海外资金流向的监测。众所周知,受人民币升值和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预期的影响,近年来,海外资金通过各种途径流入了包括股市、房市在内的资产市场,推动了我国资产价格的暴涨。这些在中国资产市场已经赚得盆满钵溢的海外资金,尽管受人民币升值并未见顶预期的影响,有可能还会在中国资产市场继续逗留,但与如何将已经赚到手的巨额利润“安全”地撤出中国相比,继续赚取人民币今后升值的利润,已显得动力不足。何况,2008年,受全球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中国的股市和房市正变得越来越无法预测和把握。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定的金融市场环境中,面对价值已被充分挖掘、向上空间变得越来越难以“想象”的中国资产市场,海外资金最现实的出路和策略就是及时撤退、保住果实。更何况,次贷危机后正变得日益便宜的美国金融资产,已开始吸引从美国出逃的资金的回流。虽然EPFR Global数据显示,这次从中国流出的资金只有11亿美元,似乎不会对中国资产市场构成太大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外亚洲基金此次从中国撤资的规模最多。如果这些资金今后能“有序”撤退,那么中国资产市场尚可平稳着陆。如果是大规模集体撤退,那么,我们必须提前预防海外资金撤退后,资产市场资金空洞化后的突然坍塌,确保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和发展。

  其次,花旗“中国股市亚洲最糟论”也警示我们,在资产市场不确定性增强的时候,认真做好各种预防预案,甚至做好极端情况发生时的救市准备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自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的日益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金融危机离任何国家其实都不遥远。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资本市场开放的速度也会逐渐加快。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全面融入世界,中国资本市场的涨跌起落,将会与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起落休戚相关。特别是,随着QDII和QFII规模的日益庞大,随着A+H、甚至A+N、A+S……等股票的不断增多,世界金融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这些“细微的管道”,迅速而直接地影响到中国金融市场。目前,构成中国A股市场的A+H股越来越多,A股市场的不断开放,将使国内股市很容易受到外围市场的干扰和冲击,甚至出现非理性暴跌,诱发诸多金融和社会问题。为防止市场信心崩溃带来的极端反应,防止市场由乐观转向悲观时基金赎回大潮的出现,防止中国股市真正演变成“最不受青睐”的亚洲投资市场,有关方面必须以前瞻意识,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切实防范金融市场危机的出现。

  最后,花旗“中国股市亚洲最糟论”还警示我们,虽然我们坚信兼听则明,我们也从不惧怕别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评头品足,但我们也要防止善良的投资者成为外国大机构“预言”诱导的牺牲品,更要防止外国大机构通过金融市场“话语权”,对中国资产市场落井下石。众所周知,要搞垮一个国家,最容易击垮的就是其金融软肋。中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是某些西方国家所不乐见的。特别是,当一些西方国家正陷入经济衰退风险时,如果中国经济体依然成长良好,某些国家的酸葡萄心理自然会滋生。因此,在外国机构、西方投行名嘴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某些并非出自公心的预测时,国内应有自己主流而权威的声音,而不是跟风炒作、人云亦云或集体失语。

  花旗“中国股市亚洲最糟论”是否预见准确,时间会给我们答案。但花旗“危言”并非一概值得否定。相反,这样的悲观预测倒是有助于投资者降温对牛市高度的不切实际的预期,以及对概念股、垃圾股的非理性狂热炒作,促进投资者在新市况下转换思维,以理性而非暴利心态,冷静看待当前的股市。未来总是有能力出人意料,花旗“中国股市亚洲最糟论”毕竟只代表着花旗目前对中国股市的判断,代表不了中国股市的未来。

    相关报道:

    最近中国股市问题与风险

    当前中国股市未解的五个问题

    周俊生:谨防中国股市一夜回到股改前

    投资中国股市基金流出逾11亿元

    中国股市跳动频率渐与全球共振

    中国股市波动渐显全球因素

    次级债门下的中国股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