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有什么理由让我们远离股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9日 03:34 金融时报

有什么理由让我们远离股市

  徐绍峰

  从1月15日最高点5505.04点算起,到1月28日,仅仅10个交易日时间,上证指数便大跌了1096点,跌幅高达20%。

  而同样的幅度,此前从2007年8月2日的4400点附近涨到9月24日的5506点附近,耗时多达37个交易日。在那牛蹄碎步奔腾的37个交易日中,我们听到了关于股市“泡沫”的争论,耳闻了有关方面对“疯牛”的担忧、对风险的揭示和投资者教育力度的加强,也听到了乐观派对大盘会冲上万点的豪迈预测。但与那时的热闹相比,面对目前大盘的急速下跌,有关方面的反应却是出奇的平静。

  我们曾经对沪指一天大涨200多点而深感不安,却对如今屡屡出现的300多点大跌、数百家股票跌停的市况而熟视无睹。难道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支撑不了5000点,以至市场一定要重新寻找价值平衡点?难道中国股市泡沫如此之多,以至有关方面默认必须以急风暴雨式的下跌方式才能挤除?难道中国宏观经济真的出了问题,以至投资者必须割肉清仓,彻底远离股市?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问题是,如果没有这轮牛市对中国上市资产的价值重估,我们怎会知道苏泊尔原来可以值这个价。推而广之,当我们把代表着中国精华的资产拿到资本市场上来,我们除了是想让投资者有机会分享中国经济快速成长带来的投资机会,让民众增加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外,也是希望通过市场来给这些优质资产定价,让外资收购这些资产时能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显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日益开放和股市全流通时代的到来,面对海外虎视眈眈的收购资金,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中国资本市场重回旧路,也没有任何理由将中国优质上市公司资产挤成干货供人收购,甚至跌回那满地廉价资产的1000点,使中国财富白白流入他人腰包。苏泊尔没有以18元/股的价格将控股权拱手相让,更没有以熊市时的四五元地板价低价出售,一切要归功于我国资本市场借助本轮牛市强大了起来。苏泊尔的例子告诉我们,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缺少的不是质量,而是价值发现。而2005年来的大牛市,补的恰恰是"发现"的课。因为如此,在市场大跌、投资者信心动摇,资本市场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市场需要一个清晰而有力的权威声音时,有关方面不应当总是保持沉默。挽救金融市场的机会总是稍纵即逝,错过了挽救的最好时机,未来可能会付出更大成本。

  至于股市泡沫,这其实是一个股市与生俱来、无法回避的问题。用成思危的话来说,就是"股市是虚拟经济,它内在就存在泡沫,泡沫的膨胀和破灭,造成了股市的波动。没有投机就没有股市,因此泡沫是股市内在的属性。"问题是,对于股市泡沫,我们究竟该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是暴风骤雨式的硬着陆,还是和缓的软着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任重道远,还有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度活跃的资本市场不仅是当前所需要的,也是对市场各方有利的。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一直小心翼翼,不轻易捅破,对严重依赖信心支撑的资本市场,我们也应当采取类似态度。目前,港股的大幅下跌,已经让一些公司暂缓发行新股。如果股市继续大幅下挫,内地股市的融资功能将会受到影响。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近期开始放量的基金赎回潮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恶性循环甚至股市雪崩效应,才是最值得有关方面未雨绸缪、高度警惕的。

  尽管受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等的影响,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会有所放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将较去年的增速有所回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本身出了问题。权威预测显示,中国经济今年仍有望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大恐惧,盲目割肉,甚至清仓远离股市显然是不理性的。

  不过,市场行为背后总有其内在逻辑。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的投资者对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未来经济增速面临放缓压力的担忧、平安巨额融资、大小非解禁……投资者看空股市有很多理由,但有一个理由不应是理由,那就是在股市暴跌时我们无动于衷的失语和无所作为的等待。事实上,当市场出现连续小型股灾时,及时调整调控思路,适当采取救市之举,已经不是是否违背市场规律的问题,而是做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必要甚至是必须之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