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成群券商年入百万 惹人眼红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15:33 扬子晚报

  重金求才成业内惯例

  券业高薪故事让不少人为之侧目,但市场资深人士表示,证券市场玩的就是人才。一方面,在目前顶尖人才相对缺乏的情况下,高薪成为招揽顶尖人才的不二法门;另一方面,顶尖人才创造了价值,他们应该为此获得市场化的回报。

  深圳证监局局长张云东就认为,资本市场发展有两大关键要素:人才和资本。张云东指出,尽管券商综合治理使券商机制发生了变化,但很多证券公司没有实质性变化。无论是业务方向的把握、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对市场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的认识,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等都没有完成。

  国信证券总裁胡继之也认为,在证券领域,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是中国目前最缺的人才。更为关键的是,顶尖人才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其为此获得市场化的报酬亦在情理之中。财富证券总裁周晖就认为,券业顶尖人才的高薪是市场化定价。他们为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和其拿到的收入应该是匹配的。

  据悉,有券商以三年1000万元的代价将一位业内知名分析师招至麾下。而该位分析师立即通过其在业内的影响力,与超过50只基金签订了分仓协议,为证券公司带来的收益将以数亿计。事实上,在华尔街,顶尖人才因创造巨大价值而获得高薪的例子屡见不鲜。如高盛集团董事长兼CEO布兰克费恩2007年奖金达到约7000万美元,雷曼兄弟CEO富尔德过去一年的总收入将会超过5000万美元。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他们获得高薪的主要原因是其成功的对冲策略抵消了按揭相关证券的损失,雷曼兄弟和高盛都挺过了这场信贷危机,境况远远好于一些竞争对手。

  靠天吃高薪引争议

  时下高薪已成为券业普遍现象。不少中小券商为了提高吸引力,更是开出了比大型券商更高的薪金水平。

  对此,有券商总裁认为,在目前中国券商靠天吃饭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高薪是否就一定合理还是值得商榷。而对于一些被视为“人才”的人士而言,这些高薪许诺是否只是画饼充饥,相关的考核机制是不是科学?则是他们主要关心的问题。

  目前看来,券业靠天吃饭的格局未发生根本改变。深圳证监局局长张云东指出,大家去年都取得了很好的经营成果,但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在大牛市下取得的,是“水涨船高”。

  “只要券业周期性的特点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不能忘记前些年连续三年不发奖金的日子。”某创新类券商总裁表示。该人士认为,证券行业既然仍是周期性行业,就会有波峰和波谷之别。现在行业处于波峰阶段,一些券商奖金也随之冲高。部分券商采取这样的策略有其内在需求,毕竟前些年证券公司员工受了不少苦,希望一下子都给弥补回来。但对于证券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可能并非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一旦市场处于波谷,券商还能不能支付如此高昂的成本,这是个问题。

  大起大落成行业隐患

  对于证券市场的周期性特点,市场人士更有这样的调侃,“证券公司员工的收入奇高,连打字员的收入都超过10万元。这意味着牛市即将结束了。”事实上,历史还真的跟券业人士开了个玩笑。2000年,股市牛蹄翻飞,券商日进斗金。一个刚刚毕业进入证券公司工作了四个月的毕业生,年终奖就拿了4万,自己都犯晕。更多券业人士则看着工资存折上的笔笔收入,试图找出其中发钱的理由,但都难以找出完整的答案。然而好景不长,2001年股市掉头急下,熊市持续四年多,券业人士也经历三年不发奖金的日子。券商行业的大起大落,正是部分券业人才所担心的事情。

  例如在券商综合治理期间,有26家证券公司被责令关闭或撤销,4家证券公司被撤销业务许可。当公司生存都存在问题时,所谓的奖金就都成了“镜花水月”。当年大鹏证券被责令关闭之后,数百员工就因为当年奖金不兑现而集体上访。但需要指出的是,以前券业的高薪和现在已不可同日而语。前者属于见者有份的大锅饭,而后者是建立在有效激励的基础上。目前,“不乱发钱,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已经成为历经综合治理洗礼的券商们的共识。痛定思痛之后,券商的管理水平已出现了质的飞跃,而其人才观、薪酬战略也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页] [1] [2]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