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暴跌未催生出新的主导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10:20 股市动态分析

  和2007年的“5•30”、“11•2”,甚至“2•27”不同,2008年的“1•22”是一次“很单纯”的下跌行情,其下跌的过程,更多只具有对去年持续暴涨所积累的“泡沫”,或者“高估值”的挤压作用,而不带有管理层政策导向性的转变,以及对行情阶段性划分、或者市场热点转变的标志性意义。因此,行情也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反复,而尚不具备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客观条件。

  之所以要专门谈这个问题,有两点考虑,一是我们认为,反弹之后行情有望恢复其“脆弱平衡”的格局,而且仍然会是非主流资金主导的、以超跌反弹为题材的行情。当然,也由于只是恢复“脆弱平衡”,因此其反弹过程仍然是很曲折的。

  第二,去年三次有名的下跌,“2•27”成为散户行情的启蒙者、“5•30”则拉开了机构行情的序幕、“11•2”更是体现了管理层对股市行情政策导向的转变,使得行情结束了(至少是阶段性结束了)其持续约两年的单边上涨格局,A股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大幅波动和调整阶段”。

  但这一次呢?似乎除了下跌以外,其他的什么也没有改变——

  管理层的“淡出”、机构的“蛰伏”依然如故,而游资对市场的把持既没有完结,也不可能完结(只要管理层不放开新基金的发行,机构就难以真正的发挥其对行情的控制力)。

  为什么这样?

  因为内因决定的行情,其运行轨迹并没有达到要通过市场的结构调整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程度。

  外来因素的干扰,暂时打断了行情自身的既有规律。

  从2007年11月2 日开始的调整,核心问题是基于中央政府对股市政策基调的变化,迫使当时主导行情的机构调整投资策略,对其资产进行重新配置,进而促使原本作为行情“骨干”的权重股遭到调仓,行情也就势展开大幅的调整。

  而根据我们的研究,机构这种调整的目的是为了适应2008年管理层政策变化、流动性过剩格局出现“抑制”,而外围宏观经济持续紧缩的大趋势,并且在这种背景下,把握08奥运年所带来的(恐怕也是为数不多的)投资机遇。

  此前,有数据显示,主力机构也参与了中小盘股的行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机构在大背景变化的情况下,从追逐“蓝筹的高成长”,直至其透支、形成较为明显的高估值之后,转变为“追逐仍然具有高成长潜力”,但尚未明显高估值的中小盘股的趋势。

  但这场自去年11月开始的调仓、建仓过程,在还没有顺利结束,尚未积蓄足够的力量,也缺乏相应的政策环境配合的情况下,基于其自身基础的脆弱性,而被外来的力量所打断。

  这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由于暴跌本身并未催生新的力量来主导行情(也即市场并未通过暴跌来实现投资人结构的调整,和主力群体的“代谢”,因为市场的发展尚未到达这个阶段,“质变”的条件并不成熟),因此,市场仍然只能通过反弹来力争恢复到其原有的“脆弱平衡”状态。

  另一方面,行情的暴跌,有助于机构的低成本建仓,推动市场尽快向市场内部投资人结构转变的成熟阶段演化。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管理层在扩容政策方面可能存在失误(我们强调,管理层有可能在08年误判市场对扩容的承受力,比如中国平安的天量再融资),以及08年支撑行情的流动性过剩也出现了趋弱的变化,这个积蓄“质变”基础的过程,要比去年来说,会相对漫长而复杂一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