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次级债门下的中国股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04:09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专栏作者 桂浩明/文

  美国的次级房贷风波,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作用。中国的证券市场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拖累。

  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影响中国股市的?作为投资者又应该如何应对?

  源于消费者无力还贷

  细心的投资者可能还记得,1年前香港汇丰银行曾经公告业绩将出现大幅下降,其原因主要就是投资美国的次级房贷出现亏损。这条信息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一直到了去年8月,次贷问题在美国全面爆发,并且影响到欧美主要金融市场,大家才开始予以高度关注。

  美国是一个金融业高度繁荣的国家,消费信贷市场十分发达。前几年美国经济增长平稳,住房消费不断增长,不但有钱人要买房,没钱的人也想买房。对于有钱人,美国金融机构会提供相应的贷款,因为还款有保证,所以会获得比较高的评级,这就是所谓的“优级贷款”。

  但是,对于钱不多乃至没有什么钱的人,美国的金融机构也同样提供贷款。而且,为了刺激这部分业务开展,这类贷款有的甚至是在没有首付、开始几年利率还比较低的情况下提供的。对于这类贷款来说,其安全度较低,因此被称之为“次级贷款”。

  在经济活跃、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次级房贷似乎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相反,次贷的发放对于推动美国经济的增长客观上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近几年美国经济出现疲态以及联邦储备利率的提高,次级房贷的风险不断暴露,越来越多的借贷者无力偿还本金和利息,有的甚至连利息也还不上,这就导致了坏账的出现。

  如果说美国的金融机构仅仅是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次级房贷,那么即便目前出现坏账,范围也有限,不至于蔓延到金融机构之外。但问题是,美国的金融机构在发行次级房贷之后,又把这些房贷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打包成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产品,而且有的又把金融衍生产品进一步组合,构建出新的、更为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

  本质是信用危机

  由于金融机构的信用被多次放大,以至于原本数额并不是特别多的次级房贷,撬动起了一个巨大的次贷产品市场,风险也因此逐步开始显现出来。

  一旦次级贷款出现坏账,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导致数量巨大的相关金融衍生产品出现支付危机。这个数量到底有多大,一时谁也说不清。去年8月份,当次级房贷问题开始暴露的时候,人们曾经简单地以为只要注入点资金,问题就可以解决。但几个月下来,虽然包括美联储以及欧洲央行等都在注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

  今年年初,美林、花旗等海外金融机构爆出去年四季度出现巨亏的消息,使得次级房贷问题骤然严峻起来,并且演化为具有金融危机性质的事件。表面上看,次贷危机只是支付危机,但在本质上却是信用危机。这是因为次级贷款本身就是建立在低信用基础上的。而且在打包成金融衍生产品时,一些评估机构又不恰当地给予了脱离实际的较高评级,客观上诱使不太了解情况的客户购买。

  衍生产品设计者与评估机构的信用也成了问题。而且现在还有报道说,高盛在次贷危机中全身而退,并且还留下了一些空头部位。但就在这样操作的时候,高盛同时在积极销售相关产品。如果这些属实的话,那么金融机构本身的诚信也就成了大问题。这样一来,支付危机变为信用危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是非常致命的。

  由于出现了信用危机,人们购买金融产品的积极性会下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会受到影响,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会遭到阻力,金融市场的稳定会遇到挑战。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国央行在大量注资以后,次贷危机仍然在蔓延的原因。现在看来,一系列问题短期内不可以解决。

  三个途径影响A股

  在中国金融业加快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世界金融市场出现信用危机,这无疑对其构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上述负面影响,基本上还是基于宏观层面的,譬如会影响到我国金融业双向开放的进程、放缓与海外金融机构的合作、抑制国内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等。

  次贷危机在微观层面上同样也会对中国产生拖累,其中股市上的反应应该说是比较明显,这主要是有三个途径:首先,其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那些投资美国次级贷款及其衍生品的国内金融机构蒙受一定损失。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海外的投资比较多,其中就有次贷及相关产品。

  其次,次贷危机导致了美国以及世界各国股市的大幅下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下跌不可能不波及到中国股市。

  进入2008年以来,欧美以及亚太股市普遍表现不佳,这和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入密切相关。在美林等爆出巨额亏损,进而引发欧美及亚太股市暴跌之后,由此形成的冲击非没有完全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所抵挡。

  道理很简单,国际化程度很高的香港股市连续暴跌,中国石油H股都下跌到10元以下了,那么中国石油A股怎么可能还站在30元之上呢?显然,海外市场的这种拖累,对境内市场的影响巨大,人们对此无法回避。

  最后,美国次级贷款问题暴露以后,人们开始普遍担心其经济会否出现衰退。毕竟,次贷危机与美国经济增长趋缓相关。

  次贷危机出现以后,社会资金流向必然会改变,金融活力会降低,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会减小。而且,次级房贷风波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将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很大负面因素。

  现在,美国经济问题已经很大了,这对在与美国的贸易中有着大量顺差的中国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美元的贬值会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美国消费能力的下跌又会制约中国的外贸,并且导致贸易摩擦大量出现,并最终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增长。

  这几年,中国股市出现强劲上涨,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如果这种增长出现放缓,那么对股市的支持力度就会下降。

  近一段时间来,中国股市中的蓝筹股普遍表现较弱,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们对宏观经济存在担忧,而这种担忧显然与美国经济不振有着内在联系。

  注意回避A+H股票

  次贷危机已经发生,无法回避。不能对其持听之任之的消极态度,还是要积极应对。应该看到,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主要还是间接的,在心理层面上的负面作用可能更大一点。同时,其进程在不断发展中,并且有逐渐波及实体经济的趋势。有鉴于此,投资者不妨调整思路,采取相应的灵活措施。

  首先,应该高度重视次贷危机的影响,不能认为它是发生在美国,境内外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打通就忽视危机的冲击力。

  客观而言,现在谁也不能断定次贷危机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在美国连续降息、减税刺激经济后,美国经济是否能够避免衰退,同样是一个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不妨对次贷危机的影响估计得深一些。

  都说2008年的中国股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在看来美国的次级房贷就构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一问题明显缓解之前,过于乐观地预期股市将如何向好,显然不妥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在2008年第一季度,次贷危机都将是对市场存在巨大影响的事件。

  前面已经提到,次贷危机对于中国实体经济也有一定影响,特别是那些主要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大,且高度依赖于外贸、本身技术含量有限的上市公司。在投资过程中,一般应该尽可能地回避这些上市公司。

  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影响的传导,很大程度上通过香港股市进行。在内地与香港同时上市的企业股票,则成为传导影响的最有效介质。

  客观上,由于香港股市能够更多地反映出国际资金的流向,因此那里的股指涨跌会导致在境内的联动,而那些含H股公司的A股股票,受影响最大。只要次贷危机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海外证券市场的弱势格局还在,那么境内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就必须考虑A、H股的价差问题。

  未来一段时期内,境内投资者都不得不考虑应对次贷危机的问题。无疑,要真正做到从容应对,并且在次贷危机的阴影下来获取投资收益,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相关报道:

    谨防超调的紧缩将次债风险演变为滞胀

    次债拨备日益明朗 机构多看好中行后市

    次债危机对国内银行业的冲击有限

    李嘉诚:次债问题将继续困扰港股

    文国庆:次债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大体完成

    欢迎订阅《理财周报》!
    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