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十不惑的价值投资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6日 15:12  第一财经日报

  蒋飞

  金风科技中国太保去年底相继上市,李驰将其称作是自己的圣诞厚礼。逐渐从估值过高的A股二级市场退出的同时,李驰却没有空仓——他的同威资产管理公司早先的股权投资(上市前融资、法人股收购等)此时已经结出果实。

  深圳知名的私募基金经理多数都过了40岁的年纪。时间的磨砺让这些中年人在仍然浮躁的内地证券市场中相对淡定、平和。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李驰,身上岁月的痕迹自然更多一些。从1997年开始几进几出香港市场,李驰交足了学费,也形成并坚守了自己的投资“经验”:“好公司+价格便宜=买入”。市场的规律往往很简单。

  1997年,李驰抱着赚一笔大钱的心态第一次进入香港市场,炒作高速公路股。他选择了申购新股成渝高速,希望在接下来的炒新行情中有所斩获。但事实是,这只股票从1.5港元的发行价跌至1港元以下。这让李驰百思不得其解:“绝对价格这么便宜的股票,如果放在内地,应该第一天就涨到‘天’上去,怎么可能跌到一块之下?”

  接下来的2000年,李驰在香港科技股行情中获得了远比1997年好得多的收益,当时中移动、联想等几只大市值股票都翻了10倍。但是,2003年他再次转战香港时,却体会到风险的严重,于是处处小心、时时留意,他开始以做实业的心态,踏实地做股票,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入并持有了几只他称为“至少20年不会倒闭”的好公司。

  李驰自称,他找寻和踏上朴实的价值投资之路非常漫长。到了2006年以后,价值投资给李驰和他在同威的客户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当时同威的投资几乎集中在万科、招行等少数几只买了以后“可以安心睡得着觉”的股票上。公司业务成熟、人民币升值,“买了不会输多少”,是李驰的定心丸。

  2006年,万科和招行受到深圳私募界的普遍认同。但是到了去年,A股蓝筹过高的估值使得秉持价值投资的私募群体出现观点和策略的分化。一些人仍然坚持买入和持有最好的内地上市公司,而以赵丹阳为代表的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则因市场缺乏安全边际和投资价值而选择了暂时退出。

  李驰的策略与上述两个类型都不同。他相信价值投资,但是同时也看到短期内趋势的形成比价值更重要。着眼于对人民币升值和去年蓝筹股“价值投机”的判断,他坚持持有万科和招行。而当好公司的股票因估值过高而不再成为好股票时,他决定卖出。

  同威没有发行信托型基金,因为在李驰看来,这种产品已经接近于公募基金,其组合化的投资也不符合他的集中持股的理念。此外,不做约束较多的信托产品,还使得同威可以不局限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从而进军股权投资市场。通过参与上市前融资、法人股收购等,李驰在卖出万科与招行之后仍然保持了仓位。

  这个市场泛滥着流动性,但在李驰看来还没有过热。耐心寻找,总是有机会,“好公司+价格便宜=买入”的价值投资理念仍然会管用。

  Profile 李驰简历

  ●现任深圳同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1989年南下深圳,先后任职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中国宝安集团、深业集团、香港怡东国际财务投资有限公司

  ●具有15年内地证券市场和11年香港股市的投资经历,见证多起境内外证券市场风波

  ●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