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创业板来了成长股春光明媚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09:4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业证券研发中心张忆东李彦霖

  不会改变A股大趋势

  对于A股市场来说,投资者的主要担忧创业板会分流资金,不利于A股行情发展。但是,海外市场的经验显示,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创业板市场推出短至前后一两个月以及长至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主板市场走势均未出现明显的下跌或上涨。

  我们判断,创业板大规模分流A股市场资金的可能性并不大。首先,二者上市标准不同,相应的风险收益和投资者结构也不相同。市值偏小的创业板公司,显然难以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来容纳资金规模偏大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其次,创业板开创初期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再加上静态估值偏高,机构投资者大多会在创业板初期持观望态度。香港创业板推出时,融资额远逊于主板,成交金额不到主板的1%。

  引发A股结构性分化

  首先,成长性溢价被投资者充分认可。创业板公司的高市盈率,有望提升主板高成长公司估值。创业板公司因良好的增长前景而获得高估值,因为产业的共性,会一定程度上外溢到主板同类公司。韩国历史验证,在创业板推出后,创业板公司集中的创新型行业如医疗、机械、交通等,在主板的估值也出现上升。

  其次,“垃圾股”的风险加大。一方面,活跃资金流向创业板,因为创业板具有小市值、高换手率的特征。日本创业板推出时月换手率高达25%,是主板的5倍之多。创业板公司对于私募和个人投资者等高风险偏好的资金更有吸引力,而这部分资金往往也是“垃圾股”行情的主力。另一方面,壳资源贬值。创业板的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及中小板,中小企业通过IPO直接融资更加便捷,不用再通过资产置换等借壳上市的途径。ST股、绩差垃圾股的壳资源价值大大削弱,退市风险增加,重组预期减小,也就失去其主要的炒作价值。

  第三,在中小盘成长股活跃的同时,大蓝筹则因为“成长性”预期不明确,而继续被冷落。一季度,大蓝筹遭遇内忧外患,从国内因素看,宏观调控阴影仍在,CPI高位盘旋,通胀势头不止,货币政策从紧,信贷控制从严;而海外,美国衰退忧虑加剧,经济数据低于预期,金融企业业绩不佳,外围市场动荡。虽然大蓝筹股价面临着被恐慌式“错杀”,估值优势已现,然而大行情尚须等待经济预期明朗、业绩超预期等“催化剂”出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