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叶檀:次级债危机与中国股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19:52 解放日报

  叶檀  

  次贷危机越来越可怕。水底礁石随着资金之潮慢慢退却,逐渐浮出水面,从最初损失3000亿美元,到现在预测损失1万亿美元,甚至有机构预测在5万亿美元之上。  

  高盛、摩根士坦利等各大机构、投行,以及格林斯潘、索罗斯等纷纷对美国经济发表悲观宣言,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清楚地表示美联储准备大力降息以避免美国出现衰退风险。新年伊始,美欧股市纷纷下行,出现一波跳水行情,中国周边市场受此连累好景难觅,但A股市场牛气如虹。笔者参加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和各类经济对话,对此意见解释和预测截然不同。  

  为什么华尔街地动山摇,A股市场一枝独秀?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弱势美元背景下,人民币和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A股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资金的避风港。且不说其他,索罗斯上周表示增持人民币,跨国公司想在A股市场上市得到人民币资产,而本该出海的QDII也悄悄把部分资金从境外回撤,居然投资于A股市场,做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以赚取差价。  

  另一个原因是众所周知的资本项目未开放,一道防洪堤隔开了世界市场的滔天巨浪。不过我们对防洪堤的强度不应过于乐观,我国目前已经放开了经常项目可兑换,这增加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监管难度,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变相通过经济项目进入中国。短期投机的外资热钱确切数字无法统计,预测数字从10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不等。  

  从另一方面来看,美国经济疲弱固然会影响进口数量,但从短期来看,不会对中国出口造成过大危机,一是由于中国出口业已分散,对欧洲的出口量大增,预计未来数年可能与出口美国数量持平,二是中国主要提供的是价廉物美的低端产品,欧美经济越疲弱,对低端产品的需求量越大。上世纪80年代日元被逼升值,当时的预测是日本的出口将大大减少,但事后的统计表明,日本出口并未受到影响。可见,出口需求依赖一旦形成,除非优势发生巨大逆转,否则很难在短期内从出口经济转变为内需经济。对于中国的实体经济来说,近两年内出口主导的模式还不会出现大变化。  

  境外资金想进来,境内资金不愿出去,对于资金主导型的A股市场而言,是滋养的温床。国内上市公司股价在恐惧之中节节攀升,这是现实的资金力量与国际经济环境推动所致。短期来看,次贷危机不仅不会对A股市场发生负效应,还会拉动A股市场。  

  长期来看,次贷危机显然对中国资本市场不利。如果次贷危机持续,我国将面临两大艰巨挑战,一是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增无减,可能超出中国实体经济的承受范围,进而打击中国实业,抽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二是资本市场与货币在弱势美元的映衬下,价格遭到扭曲,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六大硬通货币的设想搁浅,中国不得不继续在目前已有的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基础上,增持急速贬值的美元、欧元。这将使中国财富缩水,使中国替欧美的衰落买下大单,这比中行、工行等国内金融机构购买美国次贷的损失要大得多。美元反弹之日,就是中国资本与货币市场下坠之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