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第一只真正死去的股票:达尔曼虚假陈述走向末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23:55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王大军

  人总是健忘的。

  600788这个股票代码早已不存在,但,许多老股民或许都还记得,那个头上带着“陕西民企第一股”和“中华珠宝第一股”等等许多光环的达尔曼,那个被一个叫许宗林的彻头彻尾的骗子掏空了的达尔曼。

  在被证监会立案稽查后不久,达尔曼就宣布退市了。退市后,它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但是,达尔曼造假的劣迹将肯定被中国股市记录,它留下的教训仍值得今天的我们反思。

  水落石出

  达尔曼是国内珠宝饰业首家股份上市企业,曾被誉为“中华珠宝第一股”。这家公司1993年10月成立,主营珠宝玉器加工、销售,近年来又先后涉足精细化工、新型材料、旅游度假服务、现代高科技农业等领域。1996年12月30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陕西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公司董事长许宗林曾两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内地百富榜。

  2004年6月4日,证监会决定对达尔曼“涉嫌虚假陈述行为”立案稽查。

  经司法机关查实,1996年至2004年7月,许宗林利用职权,指使公司财务人员先后从控股的几家公司,以“货款”往来款名义转往疑犯李晓明控制的深圳、珠海几家公司共计人民币4.83亿元,其中3.34亿元转回西安达尔曼实业公司,1.49亿元转入深圳十余家公司。许宗林、李晓明将其兑换成美元,且将其中1000万美元转入许宗林和其妻和立红在加拿大的私人账户,据为己有。

  此外,2000年7月,许宗林将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资金人民币1990万元,指使公司财务人员转入华夏证券西安营业部“李晓明”个人账户1020万元,“和立红”个人账户970万元。许宗林、李晓明决定将1990万元再转入深圳,作为注册私人公司使用。

  经查明,达尔曼2002年和2003年定期报告存在严重的虚假陈述行为,中国证监会已将该案涉嫌犯罪部分移交公安机关,并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对时任董事长许宗林、董事兼总经理高芳等人进行了处罚,同时将许宗林、高芳认定为永久性市场禁入者。

  同时,证监会还处罚了担任达尔曼审计工作的三名注册会计师,理由是注册会计师在对货币资金、存货项目的审计过程中,未能充分勤勉尽责,未能揭示4.27亿元大额定期存单质押情况和未能识别1.06亿元虚假钻石毛坯。

  造假是系统工程

  与造假高手银广夏相比,达尔曼的造假手法似乎有过之无不及。

  “对公司稽查的结果证明,达尔曼的业绩造假是一项从上市开始的系统性‘工程’。”一位接近调查组的人士这样评价。对于达尔曼的财务造假,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这样归纳其特点:目的明确、策划缜密、实施精确、不惜代价、后果致命。

  “从上市的那一天开始,达尔曼就是为了‘圈钱’和掏空上市公司。”一位市场人士这样认为,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业绩的支持。

  于是,许宗林想到了财务造假,并且高薪聘请专家,对造假行为进行精心策划。

  公开数据显示,达尔曼上市前收入和利润水平较低,从上市后收入猛增并相对稳定,资产规模也呈现类似态势,在2003年之前,公司各项财务数据均衡增长,有很强迷惑性。 1997-2003年间,达尔曼报表收入合计18亿元,报表利润合计4.12亿元,资产总额比上市时增长8倍,达到22亿元,净资产增长6倍,达到12亿元。

  这样,一个绩优成长股的形象已经完全在资本市场里树立起来了。

  “其具体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编造公司经营业绩、生产记录;伪造资金转入转出痕迹;虚增资产消化账面虚增资金;虚假业绩支撑继续融资等。”上述接近调查组的人士称,而其造假所选的行业也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基本是珠宝加工和农业,这些行业的产品或原材料基本上是从民间收购,以现金交易,难以计量。

  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公司针对各年度虚假业绩均编制了充分的原始资料,收入确认上,有合同、发票、纳税证明、实物进出库记录、银行对账单及购货单位提供的书面函证。公司收入依据相当完善,以至于在立案调查中,相关财务人员已经承认作假的情况下,由于部分购货方拒绝提供收入虚假的证明,客观上依然不能认定收入虚假。

  这其中一个较为鲜明的例证是:2003年从壳公司购入的1亿元钻石实际是没有价值的锆石。锆石在形态上与钻石几乎相同,非专业人士难以分辨。而这批锆石被假做钻石购入后,达尔曼不但对其做了完整的出入库记录,而且还严格按照领用出库记录对实物进行了剔除,保证了两年的实物盘点记录与账册的完全一致,甚至保持了装盛器皿的一致。审计人员进行盘点时,达尔曼还要求必须3人在场,同时开锁。在造假的精确性上可谓达到极致。

  在另一方面,虚假收入需要资金的配合,将资金转出又是最终的目的。达尔曼在资金配合方案上相当周全。用于贷款及资金周转的壳公司多达30余家,从形式上看这些公司都与达尔曼无直接关联关系,但实质上却是达尔曼资金转移的关键环节。

  后来的调查表明,达尔曼上市8年,至少90%以上的收入都是假的,其从上市到退市,在长达8年之久的时间里都是靠造假过日子的。然而,达尔曼凭借着这些假业绩,先后圈了三次钱,其从股市套取的资金总数高达22亿元。新增资金延缓了公司造假危机的爆发,使得公司得以苟延残喘,也使上市公司有更多的钱可以被许宗林掏空。

  在大肆在股市圈钱的同时,达尔曼还利用上市公司信用,为壳公司贷款提供担保,从银行融入资金作为收入注入上市公司,再通过支出成本的方式将部分转出,伪造与业绩资金相关的收付款痕迹。

  但是,“公司从证券市场和银行融入大量资金,并未用于投资项目、扩大生产,而是为了个人控制、使用。”上述知情人士称。

  穷途末路

  达尔曼在长期系统性造假过程中,付出巨大代价。

  据媒体报道,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达尔曼每一笔虚构的交易都要缴纳增值税,并且所形成的利润也都要纳税。

  据有关部门测算,达尔曼为维持虚假繁荣,历年来直接支出包括:税金2.62亿元、贷款利息约4亿元、分红1亿元,加上两次配股法人股资金不到位,公司直接消耗及损失资金超过10亿元。

  “达尔曼上市后,除大量虚构资产外,也确有部分真实投资。”上述知情人士称,但由于公司决策“一言堂”,投资随意性很大,前期缺少真实有效的调研论证,后期缺少必要的建设和管理,同时,真假投资交织,缺少规范的基础,致使几乎全部投资均未能形成有效盈利能力,形成大量不良资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多年的内外兼耗,公司债务危机日趋严重。公司财务数据显示,2003年,公司的主营业绩由2002年的3.16亿元下降到2.14亿元,亏损1.4亿元,每股收益为-0.49元。同时公司出现了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涉及人民币34530万元,美元133.5万元;出现重大质押事项,涉及人民币51843万元。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在内忧外患之下,许宗林开始“未雨绸缪”,精心安排退路。许不仅将配偶及子女移居国外,而且还以治病为名频繁往返国内外,并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将参与公司造假及资金转移的关键人员送出国境。

  在许宗林出逃前,在其的操纵下,达尔曼大量地对外提供担保,对外担保总额达14亿元之巨,这些钱有一半被许宗林转移到了国外。

  许宗林先为自己在深圳建立了许多壳公司,以深圳的托普森、海尔森为代表的“森”字系,以达福工贸为代表的“达”字系,总数多达30多个。许宗林则以采购各种设备和投资为名,将总额高达四五亿元的巨额资金,通过这些壳公司完成洗钱,并转往国外。

  许宗林出逃后,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濒临破产的达尔曼。

  据有关人士透露,在被立案稽查前,公司直接间接银行债务高达23亿元,严重资不抵债,仅年度贷款利息就需支付1亿元,大量贷款逾期,无力回天。达尔曼破产清算时,连固定资产都被法院拍卖,用于职工遣散和偿还债务。清算后,达尔曼尚欠银行超过10亿元。

  据媒体报道,当时西安市政府仍对达尔曼抱有幻想,并试图与一家叫戴梦得的公司商洽重组。“以公司当时的状况,重组根本不可能,达尔曼是个死‘壳’,几乎没有复活的机会。”一位投行人士这样认为。

  2004年12月30日,达尔曼股价跌破1元,以0.96元收于跌停板位,创出中国A股市场成立以来,A股股价的最低纪录。

  2005年3月25日,达尔曼终止上市。中国股市由此出现了建立14年来,第一只真正死去的股票。

    相关报道:

    达尔曼成为观赏品种

    达尔曼长达8年造假惊世 公司原董事长逍遥法外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