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圈钱之后干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14:16 中国经营报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乐

  无论是胡葆森还是张玉良,他们心里都明白,上市并不会让自己的企业成为第二个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抑或万科。但他们的考虑显然会更为现实——比“百年企业”更具诱惑力的,是上市能够圈来的巨额现金。

  圈钱之后干什么?回答这个问题的逻辑看似简单:圈钱是为了占地,人们已经习惯了地产企业反复重演这种已经显得有些老套的故事。然而,如若仔细思考,“圈钱——占地”却并非房企上市之后的必然逻辑,资本市场赋予企业的“情节”远不止如此“单调”。

  当人们已经习惯于“换股”等资本运作手段,频繁地出现在国际大型企业间的“并购”或“重组”进程中的时候,中国

房地产业的上市企业应该意识到,资本市场除了是融资买地的平台,还兼具其他功能,这里也是实现地产行业并购重组,向规模化大型企业发展的平台。

  客观而言,虽然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相比之下,房地产上市企业无疑在企业产权、公司治理以及信息透明等方面具有绝对的领先地位。而“信息对称”向来是促成企业间“兼并重组”的基础所在。很难想象,当一家企业无法完全摸清另一家企业的核心情况时,双方如何实现重组或者并购。

  另一方面,相比于其他行业,房地产行业又是民营化最为彻底、历史遗留问题最少的行业,这显然又是企业资产重组的另一基石。从理论层面分析,这个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实际上是最能发挥市场规律与力量的领域所在。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公布的相关数据,年开发量在300万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占房地产企业总量的94%。业界共知的事实甚至比这一数据夸张:超过一半的注册房地产企业甚至“无米下锅”。业界通行的估计是,如果以开发面积为指标计算,中国内地市场销售额排在前十位的房地产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甚至不超过总量的10%。

  行业集中度如此之低,毫无疑问展现了“兼并”、“重组”的巨大机会,而房地产上市企业中,也并非“皆如万科”。业绩较差,无法摘掉“ST”帽子的房企上市公司并不鲜见。即使在今天这样节节攀升的房地产市场中,这些“失败者”也难以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企业成为上市公司之间兼并、重组的“绝好素材”,现在看来只是时间问题。

  过去两年,诸如万科一类的房企,已经开始尝试收购企业以拓展未来市场和业务领域,但均集中于“大鱼吃小鱼”,即上市公司直接以现金收购“非上市中小企业”的模式。而上市房地产企业之间的重组,尚无人涉及。

  在

宏观调控进一步从紧信号日益明晰、在香港资本市场成就了郭广昌、杨国强、潘石屹这样的“地产富豪”之后,上市已经成为了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心结”。但如何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供的平台,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却显得十分迷茫。实际上,“圈钱——买地”不过是“花钱”的逻辑之一,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更加精彩的故事等待他们演绎。而上市房企之间的并购、重组,无疑最值得市场期待。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