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财经观察:冷静看待中国溢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14:54 金羊网-羊城晚报
在普通的西方投资者看来,中国的银行股真是太神奇了。今年以来,工商银行的市值接连超过汇丰银行、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股。而招商银行虽然在国内被列入“中小股份制银行”,但其市值已经超过加拿大皇家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后两者分别是加拿大和德国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银行。 关键的神奇之处在于,在高市值的光环下,国内银行的盈利能力却远低于国外的同行。即使是公认盈利能力最强的招行,其2006年净利润也只接近德意志银行的10%、加拿大皇家银行的20%。也就是说,国内银行正以相对较低的盈利能力支撑着相对较高的股价。 这种情况被许多人称为“中国溢价”———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公司的盈利有望高速增长,其当前的股价包含了这种高成长预期,自然比西方成熟市场的同行更高。 除了适用于所有中国公司的“中国溢价”之外,支撑国内银行股高估值的还有两个“中国因素”———人民币升值和金融混业经营。乐观的投资者往往援引日本的先例:1985至1987年,在日元大幅升值和泡沫经济的背景下,日本银行股的市盈率从34倍猛升到100倍。 中国的监管机构正在允许银行进入其他金融领域。这意味着,现在花10元钱买了一家银行的股票,两三年之后,这家银行很可能不仅是一家单纯的银行,而是一家集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和信托等业务于一身的“金融百货公司”,届时它还会只值10元钱吗? 谁也不能否认这些正面因素,谁也无法准确地预测某家企业几年后会怎样。国内银行的基本面绝不比西方的同行更高明,它们“高高在上”的市值和估值水平,严重依赖于对未来的预期。泡沫并不可怕,招行将来涨到100元也不意外,我们怕的是没人承认泡沫,“中国溢价”需要冷静看待,作为成熟的投资者,不能自发地把某个行业的未来预期无限升级。 (《北京晨报》李若愚) (编辑:敏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