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十六字“利好”资本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09:42 中国证券网

  

十六字“利好”资本市场

股市财富效应吸引许多人关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本报记者 连建明

  十七大报告中有不少新的提法和新的表述,其中,有一个提法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那就是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句话内涵丰富、新意十足,让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更充满信心。

  从2004年“国九条”提出“提供增加财富的机会”,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都显示出资本市场将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用老百姓通俗的话来说,意味着赚钱的机会将更多。

  1 百姓财产性收入还不多

  所谓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

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国家统计局有关官员介绍,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占比在2%左右。

  财产性收入,其实就是“钱生钱”,最广泛便捷的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可以获得

股票红利收入和买卖差价收入。不过,这种事情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多少财产可言。观念上也是劳动致富,至于收取房租、红利的财产性收入,被认为是“不劳而获”。因此,当上世纪80年代新中国出现股票、债券的时候,敢于尝新的人不多,即使小部分入市者往往也是偷偷摸摸,怕被人看见,投资股市似乎是件不光彩的事情。

  现在,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百姓财富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在这几年增速加快,但总体看比例还不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40多元,基数较小。

  2 投资品种将越来越丰富

  现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句写入十七大报告的话,虽然只有短短16个字,但对今后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说,财产性收入必然涉及到各种投资,除了实业投资,还包括投资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资本市场是涉及投资金融领域最直接、最广泛的场所,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增加创造财富的机会,要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使广大投资者公平、公正共享经济增长的好处。

  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我国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又提出: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人们读出的含义是:股市要让老百姓赚钱。

  经历了目前的大牛市,老百姓“钱生钱”的

理财意识已经大大觉醒。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超过1.2亿户,基金投资账户数超过9000万个。但在中国总人口中,投资者的比例还不算高。要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资本市场还将大力发展,投资机会也会更多。因为财产性收入虽然范围较广,包括投资房产、出租房产等。不过对于大多数本金不多的老百姓来说,资本市场还是最好的投资市场。

  当然,要获得财产性收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股市。既有获得较高收益的机会,也存在财富缩水的风险,需要投资者理性投资。上周沪深股市就在一再的风险提示下出现较大的震荡。

  报告中提出的“创造条件”意味着要多拓展渠道、多提供机会。现在已经有储蓄、债券、基金、股票等多种投资品种,随着国家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市场的投资品种会更丰富,会有适合各种风险偏好的投资品种。把握得好,中国百姓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将大大提高。(新民晚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