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叶檀:开放资本市场不宜急躁冒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 07:52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每经评论员 作为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成果,作为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新举措,证券业的开放将集中在外资、合资券商与QFII额度的增加方面。具体包括,重启对证券公司、包括合资企业的证券牌照发放,在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前,宣布中国将允许外资(合资)证券公司扩展在华业务;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投资上限将从100亿美元升至300亿美元。 QFII在对A股市场集体唱空了一段时间后,近日重拾牛市基调,一些国际投行研究者纷纷表示对于市场仍然充满乐观。这也许是证券市场加大开放力度刺激所致,但笔者并不认为QFII已经找准了音调。 很简单,从国内资本市场人士对美国等国家的集体访问带回的信息可知,彼岸的投资者对于A股市场甚至中国经济只有模糊的概念,因此在高收益后赎回将成为常规运作路线,而QFII无法强有力地论证A股市场的特殊性,他们只能跟在投资者后面,反过来谋求影响中国资本市场,以求最大收益,以获国际投资者的欢心。因此,QFII所获额度越大,他们也就越需要A股回落到一个对他们建仓有利的位置。让他们加入A股市场中小股民的狂欢,是不现实的。目前,对于QFII而言,强调中国市场的长期利好以及短期风险符合价值最大化,也容易说服国际投资者。 QFII近期的出尔反尔不仅显示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A股市场的隔膜,也反映出政府在开放金融与资本市场时将境外市场主体强行赋予的增强中国市场规范与透明度的重任,可能只是想像之词。 我国开放资本市场既是压力之下的产物,也是内在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规范市场的强烈呼声所致。 我们回想一下,从QFII进入后,中国A股市场可曾因为受他们的影响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该熊照样熊,该牛照样牛,股改是中小投资者用脚投票与本土市场派互相呼应的结果,内幕交易一样横行,ST股一如既往地受到热捧。只要中国股市的市场基础不变,只要大盘蓝筹股依然以极少的流通股而能左右大盘,只要上市公司的壳资源继续人为制造稀缺状态,这样的局面就不会发生太大的改观。 QFII进场之后,确实给中国投资者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投资理念,但也仅此而已。QFII所带来的资金同样并非A股市场所急需。 如果在压力之下,急剧扩大QFII的供应量,开放券商市场,那么,QFII的影响力会急剧扩大,对于A股市场的判断权力将落到对中国经济十分隔膜的国际投资者手中。他们已经在H股与A股差价等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如今意犹未尽,将寻找A股市场空间以求一逞。并且,以中国饱受呵护的国有券商们的孱弱之躯在业务竞争上有可能会一败涂地。实际上,中国企业到国际市场上市必须仰赖于信用度高的国际投行,已经使他们成为最大的获益者之一。有证券公司的朋友称,如果外资券商放开,国内券商恐怕只能缴械。 这样的改革路径的错误在于,管理者在呵护国有券商的同时忽视了市场内生资源的培养,同时以为鲶鱼只有外来的才可能起作用。池塘中的家养鱼条条娇生惯养,而外来的鲶鱼却经过了大江大河的厮杀,结果如何不问可知。为什么我国目前无法开放资本项目?不是不想开放,而是风险太大。 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必须平衡,市场的生态才能健康。将国外市场资源奉若至宝而一味打压民间市场,一种可能是借外资洗刷自身,另一种可能是对外资的崇拜症,此种另类追星恐怕难成正果。 面对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压力,培养内生的、民间的市场资源尤其重要,否则只能将市场控制权拱手相让。对外开放资本市场不宜急躁冒进,对内开放市场则刻不容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