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股民是享受经济发展成果还是高位接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 06:51 每日经济新闻

  韩强

  最近“中国股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成了鼓动性口号。而如果我们看一看A股和H股市场的事实,就会发现,外资优先享受,拿了大头,中国股民实际是在高位接盘。同一公司的H股在香港低价发行,而A股在内地高价发行。内地的基金、券商、股民都不能买H股,外资却可直接买入H股发大财。

  2005年吴敬琏教授说:“之前国有银行,我们搞了许多年,资本金变成了零,甚至负数,这样一个银行让投资者怎么信赖呢?第一个进来的人需要承担风险,后来的投资者才会随后进入,价格才会越来越高。”这里我们首先要说明,国有银行上市之前已经过资产剥离,资本金不是零,其资产不仅仅是账面的,而且对一个国家金融系统来说具有战略意义。然后我们从A股与H股比较来看这个问题:如果在香港上市的银行股没有贱卖,那么A股市场银行发行股票就是卖贵了,都是一样质地的股票,为什么内地发行价要高出几倍?

  再请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一说,中石化A股发行价4.22元人民币,H股发行价1.6元港币。格差一倍半,究竟是H股贱卖,还是A股贵卖?当时的

社保基金也是以4.22元人民币进入的A股,被套了很长时间。现在社保基金虽然解套了,但是却眼看着H股赚钱,这又是什么道理?

  吴教授说“第一个进来的人需要承担风险,后来的投资者才会随后进入,价格才会越来越高。”那么A股与H股的第一个介入者,哪一个风险大?谁都知道H股的风险小,那么请吴教授说一说,为什么让社保基金介入风险大的A股,而风险小的H股留给国际投资者?

  吴教授是中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承销中石化的是中金公司,中石化在1.60与4.22中间的差价形成了公司的资本

公积金,这个公积金立即就被全体投资者所拥有,包括香港以及海外的投资者,使内地股民的资产受到了吞食。

  交通银行于2005年6月13日赴香港正式公开招股,6月18日定价,总计筹资约146.6亿港元。其发行价为每股2.5港元,发行市盈率为14.8倍,大约是内地银行的中间水平。此前交行招股价区间为1.95~2.55港元,高盛和汇丰控股为其上市保荐人。此次IPO,交通银行在香港

资本市场掀起一股认购狂潮,公开发售部分获得205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近1500亿港元,国际配售部分也获得20倍超额认购。请那些说“国有银行没有被贱卖”的经济学家好好看一看:交行H股发行价为每股2.5港元,与A股相比是不是被贱卖了?

  交行2005年净利润飙升近5倍,如果不是在2005年急于上市,而是再等半年,其发行价定会高出许多。目前得利的还是国际投资者。因为等到2007年再来发行A股时,其内地发行价已经高到了7.9元,又是内地投资者为所有投资者埋单了。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在享受经济发展的最大成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