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交叉投资有待时间考验 警惕金融股权投资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 07:5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林根

  尽管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备受欢迎,而金融机构也从投资上市公司法人股中获益匪浅,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于这种看似共同“繁荣”的情形表示担忧。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这种“交叉投资”带来的高增长业绩究竟能否延续,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江南证券分析师巫寒指出,对于上市金融机构来说,投资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收益并不稳定,也是不可重复的,其带来的业绩质量显然不能与主营业务收入相比,这可能会导致其估值打折扣。而对投资者来说,也需判断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而考虑股票的估值。

  而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伟庆则表示,“不排除金融机构为单纯提高投资收益而主动性交叉持股的可能,但这应该不是主流,毕竟其进行主动性持股时,更多会考虑经营的关联度。”程伟庆认为,目前对金融机构投资收益偏高的具体内情并不好判别,其中有可能是水到渠成的,但也不排除是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

  而对于投资金融机构股权的上市公司,中信证券程伟庆认为,主动性交叉(相互)持股存在三个特点:一,交叉持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的价格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内部人往往知道公司是否被低估,若出现低估,关联公司可以通过增持股份使得股价达到合理状态,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在公司股价出现不合理暴跌时,相互持股还可起到护盘的目的。二,经济资源的优势联合,交叉持股后两公司的资产收益能力或能得到显著增长,公司业绩得到明显提高,形成正的协同效应,如1999年辽宁成大与广发证券交叉持股后,当年辽宁成大业绩同比增长110%。三,一定程度上平滑业绩的大幅波动。

  不过,尽管市场偏好的表现或能改变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行为,导致一些上市公司由过去被动式的投资收益转化为主动性的交叉持股,但是,“市场向好,股价不断上涨,交叉持股促使上市公司投资收益水涨船高,但这种收益是建立在数字上的,容易产生泡沫。”江南证券分析师巫寒指出。

  此外,有业内人士提出警示,日本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在日本,银行间、企业间交叉持股现象十分普遍,牛市期间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和资产价值水涨船高;但是在熊市中,这种方式便从优势转为负担,当股市由牛转熊的时候,交叉持股则拖累了上市公司的业绩,从而进一步影响股市走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