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叶檀:股改之初乱象再现 证监会如何再主沉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 07:43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每经评论员

  股市现状让人想起股改之初,首批四家股改上市公司推出之后,股市暴跌到千点以下,各种议论甚嚣尘上,议论到最后,连股改有无必要都成为疑问。

  一片混乱之际,当时证监会高调出击,尚福林表示开弓没有回头箭,对股改对价剥夺非流通股股东合法财产予以坚决反驳,鲜明地捍卫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在具体举措上,是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同时快速突进,加快股改的进程。坚定的意志与股改市场化的决心,使中国股市得以驶出股权分置的险滩。

  目前关于股市的分歧又到了关键时刻,此轮猝不及防的大牛市引发的争论已经严重到股市过热威胁

中国经济的地步,以行政或者市场调控手段的呼吁此起彼伏,甚至中小股民投身股市获取经济发展红利也成了罪状。此时,证监会亟需廓清事实,对于后股改时代的市场化作出明确的判断。

  但是,与股改之初证监会的立场鲜明相比,现在的证监会多了暧昧,少了清晰。他们对于市场化的理解与自身责任的疆界似乎并不清楚,这表现在最近的一系列举措上:承认市场出现结构性泡沫,同时警示投资风险,对具体的内幕交易处罚却疲软乏力。

  证监会的责任是建立公平的市场,提高市场配置效率,而不是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其他责任,哪怕那听起来再怎么有理。

  股市过热主要不是证监会的责任,而是中国宏观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反映。几大症候共同催热股市,货币流动性过剩,投资渠道过少,优质蓝筹股不多,股市为中国经济服务的理念未予肃清,民事赔偿机制未能建立,对于内幕交易的惩罚无法到位。

  其中一些责任不在证监会,如货币与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绝非证监会独力所能支撑,如果央行大力收紧货币流动性的工作都无法收到效果,又怎能苛求证监会对于中小股民的热情负全责?我国在股改之后,只是部分解决了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分歧,却不可能纠正中国股市为央企提供资金这一根本上的失误,不管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股市目前的作用更像是对以往国有银行作用的替代,也就是说,我国的股市仍然难以实现资金的市场化配置。以导向性的优惠政策将股市资金诱导到某些公司,成为了市场常态。

  证监会的很难卸责之处在于,监管的决心与实行的力度形成鲜明反差。手握准司法权,却很少动用这一权力,对于股价的明显异动反应滞后,应对乏力。在此轮牛市中那些太过明显的内幕交易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惩治而更加泛滥,无疑加大了股市风险。不知证监会是不想控制,还是无力控制?

  美国证监会以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为唯一的标准,对于内幕交易严惩不贷。我国国有股减持的失败是因为忽略了中小股民的利益,股改成功是因为保护了中小股民的利益。保护中小股民并非指股指上涨、使中小股民赢利,而是指建立一种公平机制,使中小股民有信心在市场中可以受到一视同仁的公平保护。但杭萧钢构三普药业、武石油、贵州茅台等的一系列表现正在摧毁中小股民通过股改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信心。

  在发行制度改革与投资渠道的拓展方面,证监会未能如股改一般显示市场智慧。如果说股改更多需要的是勇气,那么,在拓展投资渠道方面,更需要对于市场本性的深刻理解。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每年推出许多新交易品种,由交易者来决定他们的命运,金融期货正是因为受到热捧而风靡至今,而一些商品期货则无疾而终。相形之下,我国的股指期货交易承载了过重的任务,资产

证券化与债券市场无不受到行政束缚,市场内生的创新能力大幅削弱。

  结构性泡沫的结论显示证监会对自己定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按此逻辑,证监会应抑制泡沫。但再英明的证监会,也不是好的预言家,尽监管之责即可。

  证监会对自身的职责理应有股改之初时一样的清晰表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