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泡沫尚待观察 调控亦须谨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3日 09:5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评论员 郭宏超

  中国股市究竟有没有泡沫,泡沫成分有多大?在五一长假之后,这样的讨论重又热络起来。这或许是因为,五一节前,市场人士都预期决策层会出狠招,但是,再一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股市在节后几无对调控的任何正向反应,依然保持如虹的走势。

  在此情形下,对未来的判断分歧仍在加大。对于早前那些担忧者来说,这种局势让他们的担心更甚,但是那些持相反看法者也许多少有些欣慰。无论怎样,他们都在用更肯定的判断和更情感的语言强化自己的看法。这可以理解——— 谁都不愿意在这个火热的年代缺乏声音和被淡忘。

  我们无意纠缠其间,也无意判别他们的对与错。可以观察的是,当前关于股市泡沫的讨论跟几年前学界和业界之于楼市的争论如出一辙。

  

股票、房产同属一个资产类别。对于很多中国研究者来说,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股票和房产间是存在跷跷板效应的。当资金聚集于股市时,楼市的清淡几乎可以预期。而当楼市火爆时,股市被冷落也是自然的事情。

  但是,过去一年多的现实却与经验截然不同。股市和楼市联袂上涨成为市场的一大特点。资产价格的膨胀几乎不为种种调控政策所动,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至今也没有大的改观。

  这种局面或许有别于一般经济学的经验。因而,我们认为,试图简单地定论资产价格上涨,对当前

中国经济运行偏正面抑或负面,是泡沫还是过热,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的经济大局都是有欠缺的,是不完全的。

  应该看到,这一轮快速、持久、大幅的资产价格上扬,建立在中国经济20多年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不少国内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已具有较强

竞争力,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也在提高。

  至少在经济上,中国正处于从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国家转变的进程中。这一进程需要多久,恐怕很难给予准确的描述。但是,同样可以观察的是,中国周边那些曾经历了这一阶段的经济体,在这一阶段都曾经历过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审视周边国家的经验,应该承认,中国不大可能脱离这一轨迹而走出特有的道路,资产价格膨胀的过程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大势如此,但是情况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视线所及。因此,过早的判定和行动并不一定正确。去年至今,央行的举动无一不说明了决策当局的审慎。

  去年,股市的涨幅100%以上。今年初,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将采用货币政策工具对股市进行适度降温。不过,央行官员也只不过表达了对资产价格的关注。在经历前几个月的股市狂飙后,周小川表达的更多的是担忧。在行动上,央行7次上调了准备金率,主要针对流动性过剩,利率手段只动用了1次,体现了预调、微调、频调的思路。

  这和那些急风暴雨式调控的主张显然不同。实际上,我们认为,对市场的调控并不以点数涨跌论优劣,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下跌未必表明调控一定是成功的,反而可能是不当干预的结果。而任何对市场信号的扭曲都可能导致更大的调整和波动,这并非一个成熟市场应有的局面。

  不过,这并不表明,在这样一个资产价格处于上升通道的市场,我们应该听任市场的狂飙。一些经济学家告诫中国警惕日本泡沫的重现,我们认为,从决策角度对此进行细致的研究,确实有助于我们理解在这一阶段的经济体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辨析,面对资产价格的膨胀,什么样的宏观政策是合理的。

  固然,当下的市场需要监管层保持足够的警惕,但是也并不意味着闻泡沫失色。就宏观而论,泡沫程度始终都是事后论定的。这也是决策层所以审慎的理由之一。所以,当下我们或许不必急于给股市定性,不必贴上泡沫或者非泡沫的标签。

  而且,我们相信,与那种希望立竿见影的调控不同,任何调控政策本身应该是更好地引导预期,让可能的泡沫因素缓慢释放,进而使市场保持平稳运行。

  当下的市场需要监管层保持足够的警惕,但是也并不意味着闻泡沫失色。就宏观而论,泡沫程度始终都是事后论定的。这也是决策层所以审慎的理由之一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