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股市的羊与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2日 02:13 财经时报

  金岩石

  搜索关键词:中国股市 羊群效应

  亚洲金融危机使不少人知道了“羊群效应(Herding)”这个概念,在行为金融学的羊群概念中,股市投资人和基金的经理们被描述为一群傻头傻脑的跟风者,他(她)们往往是由于早期入市者获利的信息扩散而被吸引入市,或者是由于缺乏自信而追随明星经理的名声而决策的。所以羊群行为会加剧市场的非理性波动,自发地引导人们追涨杀跌。有位博友问我,如果中国股市现在还是散户交易量占主导,为什么股指一路攀高却几乎没有看到“羊群”?其实,在新兴市场上,除了羊群之外还有狼群行为,这是我的研究心得,今天与大家分享。

  羊群行为主要来自于财富信息的偏导性传递(功放),通俗地说,就是投资人多半报喜不报忧。特别是亚洲人好面子,入市就想发横财,所以只说过五关,不说走麦城。于是,场外人听到的多半都是好消息,特别是一夕暴富的股市传奇,令人难免两眼发直,垂涎三尺,厌恶风险的人性转化为好勇斗狠的狼性。行为金融学的投资心理研究表明,人一旦成为投资者,就必然有一种行为缺陷,即痛恨遗憾(Aversion to regret)。这种行为是人性贪婪的

证券化反应,因为和所有其它的购买行为不同,
股票
投资所交易的特殊商品是预期,预期形成而投资人没有行动,因此错失良机会让投资人痛心疾首。

  狼性的贪婪再加上痛心疾首,对投资机会的渴望就会积聚成为

持币待购的场外狼群。和场内的羊群相比,狼群更缺乏理性判断和投资知识,所以有无知者的无畏,有无畏者的生猛。当场内的羊群被不完全信息左右而形成所谓理性的价值判断后,他(她)们会惊呼:“狼来了!狼来了!(泡沫要破裂了)”于是成群结队退出他们认为高估的市场,再焦心等候市场的回调。姑且不知,就在羊群集体出逃的同时,狼群可能蜂拥入市,两种行为群体如果同时集合行动,其指数效应在牛市中就显示为没有调整的调整,在熊市中则表现为没有指数上升的隐性机会。

  狼群行为在新兴市场较为多见,因为在场外游离的“待业”股民随时可能集合成群,而成熟股市的场外较少有此类“待业”,所以往往只有羊群,少有狼群,市场波动主要跟随羊群行为,一波一波理性上升。在新兴市场,股市的涨跌幅度偏高,很容易形成羊群结队出市的理由。但是在羊群赚钱的信息扩散已经构成待业股民集合成狼群之时,两个群体不约而同的行动就可能同时发生。曾经沧海难为水,旦离股市必回头。羊群出市且高呼狼来了,却常常久等不来,回头一看,狼群已经在“羊圈”里,正和来不及跑出来的“羊公主”欢度蜜月。于是,恼羞成怒的羊群也变成狼群杀回股市,从而股市群狼共舞,狼羊同圈。

  作为投资家的凯恩斯早在1934年就说过,在投资收益瞬息万变的背后,肯定存在某种莫名的群体偏激,乃至于整个市场会被看似荒谬的情绪所笼罩。现代行为金融学对羊群效应的研究进一步说明,市场的效率并不会由于羊群行为而丧失,因为任何行为的集合达到足够的连续性和密集度时,非理性的行为就会转化为市场的效率。所以,狼群行为的金融概念也许是我的一点浅现,但无论是羊群还是狼群,都是群体行为的集合,其是否具有行为金融学的市场效率,关键不在于狼性或羊性,而在于特定市场的某个时点能否形成群体行为的连续性和重复性。因为在博弈论的框架中,市场均衡价格水平的形成是交易各方重复性多次博弈的结果。

  (作者为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跟贴>>>

  用这个定理来研究当前的中国股市,可以看出2006-07年之交的羊群集体出逃和狼群蜂拥入市。如果说羊群主要是老股民,狼群主要是新股民,那么当前股市狼羊共舞的特征就非常明显。不久前有调查数据说明:目前场内投资人中,2004年以前入市的占46.7%,2007年以来开户的占33.5%。在这新老交接的市场之中,狼有狼道,羊有羊道,各逐其利,各得其所,未尝不好。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