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使股票操纵者在法律威慑下胆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01:53 第一财经日报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对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每逢周年,喜欢进行回顾与纪念。这种纪念,色调多半也是暖色的。但在资本市场上,当我们回顾股改两周年之时,却是有喜有忧。

  喜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取得成功,制度变革释放出的积极意义,可谓善莫大焉;忧的是,后股改时代的资本市场,依然面临着重重挑战。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改大幕拉开。两年之后,这一体制性的变革已然接近尾声:截至4月20日,沪深两市已完成或者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共1290家,占应股改上市公司的96%,对应市值占比98%。

  但就在这样一个时候,一贯极少对股市发表看法的国家统计局,其网站上推出述评文章,称目前的股市与“健康的市场”之间还有不小的距离;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则直接提出了“股市风险论”,指出“越是在广大投资者高兴的时候,越要对市场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

  这些声音绝非偶然,值得倾听。股改的积极意义显然已无需再复述,不过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重大问题,并不会因为这一基础的制度性变革迎刃而解,股市诸多项制度建设亟待完善,资本市场走向更为健康尚任重而道远。

  随着股改的成功,以及一个令许多股民狂热的牛市的到来,也使得一些痼疾进一步显现出来。比如,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完善这一顽疾,股改的完成意味着大股东利益与二级市场股价走势更加直接相关。大股东完全可以借助率先获悉的利好消息在二级市场获得暴利,因此股改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备程度会遭遇更大的挑战。

  不仅信息披露一项,来自统计局网站的上述文章就明确指出了其他方面的弊病,诸如短期炒作之风盛行、违规坐庄行为有恃无恐、基金利益输送问题暴露等。这些后股改时代所暴露出的问题,对于普通股民来说绝非是遥不可及,而是意味着一个个现实而鲜活的个案:杭萧钢构三普药业、上投摩根……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的暴涨暴跌、利益机构的暗箱操作直接加大了市场风险,侵害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管理层目前已在集体警示市场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关部门要对市场走势进行人为干预,其用意是要让“牛市”行情走得更加踏实和健康。一个更为健康的市场,是管理层所乐见的,也是各类投资者的共同利益所在。

  为了实现这一共同目标,我们认为,“警示”固然有其积极意义,然而必须意识到,普通股民其实只是既有制度体系和市场环境的被动接受者,需要激励才能成为积极的能动力量。面对“警示”,普通投资者或可以选择“用脚投票”,也就是以“离场”的方式来远离“风险”。但显然,这样的选择并不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与资本市场壮大的客观需要。

  根据我们最新了解到的消息,中国证监会已建立多层次的联动机制,对证券市场陆续出现的散布不实信息或利用内幕信息配合操纵股价的不法行为,做到快速反应、及时立案,依法查处。这固然是必要的制度完善,不过海外不少市场的经验证明,无论是上市公司大股东、管理层,还是基金公司的“老鼠仓”,众多所谓的“内部人”先天具备了信息优势,而单纯依靠管理部门有限的监管力量很难做到全面监管,往往是挂一漏万,而这反倒刺激了“内部人”的投机心态。

  因此,管理层除了要加大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有效的市场监控能力和效果,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平衡中小投资者与“内部人”之间的市场地位。比如,针对涉嫌违规交易,法律即可要求涉嫌违规者承担自我举证的责任,也就是投资方必须举证自己为何会在这么准确的时机购买

股票而又不是内幕交易,上市公司必须证明自己信息披露不存在问题,否则就将被惩处。如此,“举证责任在辩方”足以使操纵者胆寒。

  此外,经济激励对于激励全民打击违规交易也很重要,美国监管部门就允许和鼓励知情人、律师、新闻媒体等向其“报料”。举报消息一旦查实,举报人将可获得高达案值10%的奖金,而涉案者则可能面临重罚。这一奖励举措带给举报者最大的奖励曾达到1000万美元。在奖励制度的刺激之下,社会公共的力量都被动员起来加入监管,从而从源头上遏制了各种违规交易行为的泛滥,使“老鼠仓”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人人要打。

  面对证券市场的制度问题,与其单纯的提醒投资者要予以“警示”,在现实效果上,远不如采取措施鼓励投资者成为制约问题的积极力量。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