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更大的风险是监管层的犹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 21:35 中国经营报

更大的风险是监管层的犹豫

  狂热的市场很可能已经忘记,2007年4月29日,恰值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两周年。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蹉跎多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终于在沸沸扬扬的议论、反对甚至咒骂中开始。此后一个多月的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千点,市场陷入极度悲观。那时候,大概没有人能够和敢于想象,时隔两年之后,股市能从千点之下爬起,并一飞冲天,直奔4000点。

  股改两年,是中国股市和中国投资者重生的两年。当上证指数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当新股民以每天10万户、20万户甚至30万户的规模涌进市场,当市盈率一再覆盖此前言之凿凿的上限,“中国股市正在上演一幕群体性癫狂!”愈来愈多的人开始用“疯狂”定性中国股市现状。

  于是,那些“疯狂”的论据被不断挖掘并传播开来——百亿基金开卖数十分钟即告售罄,抵押房产或借贷高利贷入市,手里攥着孩子学费的偏远山村农民也开始打听那只

股票能涨停……于是有人开始忧虑泡沫和泡沫的破灭。

  在经历了持续一年有余的超经验上涨之后,市场的确开始被越来越浓重的忧虑笼罩。曾经被市场唾弃的ST股幽灵复活,重新上演鸡犬升天的把戏;消息、内幕借机还魂,重新成为投资者的热谈话题;每一次无厘头传闻都能引发出逃和下跌,一月超过50%的换手,一日超过3000亿元的天量交易……贪婪和恐惧,正在成为股改两年之后中国股市的典型特征。

  市场当然并非天然就能够上涨,事实上,也的确有若干危相在火热的行情里不断闪现。比如进入3000点以后,基金开始不断抱怨“无股可买”,比如散户和私募对公募基金和行情杀伤力正越来越大,比如杭萧事件、老鼠仓、上市公司高管违规套现……随着行情的不断攀升,市场噪音越来越多。而这些噪音一旦发生共振,就可能毁灭本应持续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中国证券市场黄金时代。

  其实股市出现噪音的原因很多,其中不乏管理层的决策迟疑和监管滞后所致。

  与2006年机构主导市场相比,今年市场的走势明显地受制于散户和私募的力量。个中原因除了高股指下这两个阵营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分化加剧,也与证监会此前一度限制甚至叫停基金发行有关。居民储蓄一旦被财富效应激活,让他们停止流入市场是不可能的,在基金这个间接入市渠道不畅后,大量不具备风险抵抗能力的新投资者直接入市。有数据显示,目前机构与散户资金之比已经跌至4:6。而散户天然的投机和非理性正愈来愈成为这个市场的面目特征——这显然是所有关注市场的人不愿看到的事情。

  其次,在行情超越3000点大关之后,机构投资者开始越来越多地抱怨无股可买,这种状况随着行情进一步演进越来越严重。股市供求关系失衡正在成为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这其中,监管层决策滞后难辞其咎——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中,“发审委”是否还能担负快速输送优质企业,保障市场供给的责任?为什么不能从根本上废除中国特色的发审制度,向所有成熟市场那样,将企业的上市审核下放给交易所?让真正的市场参与者——上市公司、交易所、投资者通过市场化选择,决定谁应该获得青睐,谁应该被抛弃?与此在同一议题之下的,还包括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权证等大量推进迟缓的市场创新。

  机构发展受缚、市场供给失衡的另一个后果是,今年以来,无理性炒作重现,市场违规动作频繁。杭萧钢构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尽管已经立案调查多时,但监管者迄今未能给市场一个结论。这不禁令人想起一年前中工国际有头无尾的调查,以及不少其他案例。市场繁荣时期,正是监管者能够放手惩戒违规、树立规则权威的时刻,也是监管者最重要的职责。遗憾的是,尽管我们听到了很多表态,但迄今还没有看到卓有成效的作为。

  两年前的4月29日股改启动之际,反对之声也曾十分强大,但决策者敢以卓识和远见顶住压力,坚定不移地推动股改,再度回首,善莫大焉。然而市场行至今日,综观各方力量,如果监管层在监管方面畏手畏脚,在市场创新中瞻前顾后,刚刚起步的中国股市黄金年代,或许真的会被投资者的疯狂所夭折。

  上市公司的股改基本完成了,但是关于监管和市场体制创新的“股改”却刚刚起步。将股改进行到底,市场充满期待。

  中国经营报记者:杨爱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