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大学生股疯调查 会不会催生出中国的巴菲特(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 15:36 北京商报

  大学生

  不妨先虚拟炒股

  除了用真金白银去股市拼搏的大学生,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用上了更保险的方法:虚拟炒股。

  “只要在网上注册个财富账户就行了。交易的时间、规则,以及分红送配全部和真实股市一样。”北方工业大学某专业2003级学生王代芹告诉记者。由于自身经济条件限制,在学校里很多和他一样同学参加的就是虚拟炒股。据了解,国内已经有一些大学将炒股定为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有的学校还定期举办“炒股大赛”。不少学校都有专门的模拟机房。股票、期货的看盘、操作都可以进行。

  据记者了解,像王代芹一样模拟炒股热身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据记者了解,去年由世华财讯主办的“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就吸引了全国各省市200多所大学近两万名学生报名参加比赛。

  “此次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为各高校的金融教学和实践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平台,也为参赛选手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实践机会。”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礼卿称。

  而世华财讯也将活动的目的定为:为培育未来中国财经界的精英做出贡献。

  “通过实践教学将教材、课堂学习内容与

证券投资结合在一起,增强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认识,既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配套实物教学方法,也为金融专业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虚拟实践环境,从而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世华财讯总经理郑志宏称。

  在全国各地,由高校社团或者共青团牵头,联手证券公司举办模拟比赛的比比皆是。如北京的“国泰君安杯”、天津“渤海证券杯”、大连“华泰杯”、广东“广证杯”等等。

  专家观点

  ●大学生炒股弊大于利

  大学生炒股行为显然是弊大于利,高校和家长不应该支持。

  大学生处在学习阶段,应当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专业学习上,而一旦投资炒股,便难免占用学习时间,这样肯定会影响到学业。此外,炒股还需要雄厚的资金和良好的心态,“大学生自身并没有经济收入,日常生活开支都是靠家里的生活费,不具备炒股的经济条件。”同时,大学生都很年轻,思想也不成熟,炒股一旦失败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们将很难承受这一结果。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炒股一方面固然可以使大学生得到锻炼,但毕竟是一项风险较大的投资。一些大学生认为炒股可以增长社会实践能力,而选择勤工俭学、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求职等方法进行社会实践则更有意义。再者,一些大学生之所以投身炒股,大多是出于利益驱动,想通过炒股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正因为炒股具有投机性质,大学生即使能够在炒股中获得一定经济利益,也将不利于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塑造。

  ——林木西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切忌头脑发热

  学校当然不会鼓励大学生炒股,但实际情况是,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如果是金融专业的大学生,自己拿出有限的几千元钱,在股市中小试身手,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还是有帮助的。但在校大学生炒股不能头脑发热,因为股市是有风险的。此外,大学生毕竟没有稳定收入,用来炒股的“成本”也是从父母处获得,必须要经过父母的同意。

  “如果学生一门心思想在股市中发财,甚至从父母处搬来巨资炒股是相当不妥的做法,要以学业为重,别当炒股专业户!”蔡尚伟这样忠告那些热衷炒股的大学生们。

  ——蔡尚伟 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

  ●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大学生炒股不能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或者泛泛地支持都是不可取的。在大学期间投入股市,对于在校学生尤其是金融专业的学生,是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市场、感悟投资经验的。但对于炒股,必须慎重对待。对于一些家境好的,可以适当地尝试一下。但对于更多的学生来说,亲身参与这种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最好在学业完成后。

  中央财经大学几年前为学生建立了模拟股市,除资金外其余与股市完全一样。一开始还很受欢迎,但在去年牛市的示范效应下,很多人觉得不过瘾,就参加实战了。但事实上,一旦进入实战,就牵扯到了极大的精力,很多人沉浸其中,就荒废了对专业的研究。最终是得不偿失的。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上一页] [1] [2] [3]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34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