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无需担心流动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21:51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只要亚洲国家中央银行能够重视巨额外汇储备的问题,就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避免流动性问题引起的经济灾难。那么,无论是2006年5、6月间的全球资本市场收缩,还是近期的泰国金融动荡都不会对亚洲金融环境造成太大影响

   Jonathan Anderson/文

  我是在飞机上阅读《经济学人》杂志上这篇叫做《躁动中的世界》的文章的。文章讲的是近来热钱大量流入泰国,伤害了该国的资本控制能力。在我看来,这篇文章的深意在于探讨全球资本过剩带来的流动性问题。泰国的遭遇将给它的邻国提个醒,它们早晚也要面对类似的问题。

  从泰国的例子可以推导出一些问题。首先,泰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存在失当之处?其次,当前经济的流动性有多强,又怎样来衡量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在我看来第二个问题更值得推敲。

  从本币供应解释亚洲流动性

  当前全球流动性和25年前相比有了很大增长。那么,如此强劲的流动性增长来自何方呢?

  从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速度来看,美国货币供应量不可能有很大变化。这样看来,增长的动力就很清楚了,它们主要来自于亚洲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急剧上升。

  按照这个趋势,我们可以轻松得到一个结论:亚洲中央银行疯狂地增加外汇储备,然后造成过多的货币流入全球市场,进而对利率和资本市场造成了深刻影响。

  最为重要的是,它让世界经济变得非常脆弱,资产借助热钱的炒作而升值,许多经济泡沫也相随而生。如果中央银行都收紧银根的话,泡沫就可能破碎,美妙的经济幻象也会随之消失。

  但事实上,美国的货币供应和各国外汇储备是没有办法放在一起计算的。外汇储备的增加是通过外汇兑换实现的,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并不会增加全球货币的供应量。

  不妨这样想想:如果亚洲国家的中央银行增加1万亿美元的储备,全世界的美元货币供应量增加了吗?答案是,当然没有。因为只有美联储才有资格印制新的美元钞票,所以当亚洲各国央行买进美元,它们所做的只是改变已经存在的美元的所有权,而那些美元还依然在美国流通。

  可以这样解释美国和亚洲中央银行之间的国际支付。进口亚洲货物的美国就好像负债人,亚洲中央银行就好像债主。亚洲中央银行得到的美元储备就好比美国写下的欠条,而不是货币。因此,全世界的美元供应量并没有太大改变。

  到这里,细心的读者肯定会指出,每当亚洲的某一家中央银行大幅增加外汇储备的时候,那么该国的货币供应量也会同步上升,从而造成经济过热。这样,亚洲的美元储备和货币供应量就形成了相关性。

  按照这样的说法,美元的供应量确实增加了,而经济流动性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如果这种说法正确,那么结果将会很有意思。但遗憾的是,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从2000年到2006年,亚洲国家央行的外汇储备增加了2.2万亿美元,照着刚才那种说法,亚洲基准货币将会以同样的倍数增长。实际上,亚洲基准货币储量只上升了6500亿美元,连储备增加的30%还不到。

  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产生了这样的情况?

  非常简单,中央银行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了货币的流动性。中央银行可以出售政府债券,发行短期融资券,增加准备金数量。

  从中国就可以看出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中国基准货币的上升速度远远低于其外汇储备增加速度。除了中国以外,其他亚洲国家也都在干同样的事情。日本也许是亚洲国家中惟一的例外。在最近的5年里,日本并没有过多采取货币政策,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美元储备增长速度比较稳定。

  简要地说,我的看法就是,应该用亚洲国家本国货币供应量来解释亚洲流动性变化,而不是从美元储备增加来看待这个问题。

  但是如果这么干的话,就找不到任何理由来支持泰国热钱的增加。因为最近5年美国M2和亚洲M2的总和不但没有上升,还有所下降。到底是《经济学人》胡说八道,还是另有原因?

  需求变化推动的流动性过剩尚在控制中

  究竟流动性对于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的亚洲国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想可以用最简单的供应和需求平衡理论做出很好的解释。

  建立一个图标,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货币总量,另外用一条垂直的直线来表示货币供应量,而用一条斜线表示递减的货币需求量。

  第一种情况是,由于出口增加而兑换回的大量外币,中央银行将会印制大量钞票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这种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但是货币需求量并没有变化。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造成利率下降,再由利率下降引发流动性过剩。下降的利率提升了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资产相应升值(上图)。我称这种情况为“流动性过剩表现Ⅰ”。

  第二种情况是,中央银行并不对出口的增加做出反应,仍然保持稳定的货币供应量。而由于货币流通的相对紧缺,造成了经济开始放缓,对于资金的需求也相应减弱。供给曲线没有任何变化但是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出现了流动性过剩问题,再由过剩的流动性引起利率下降,也会刺激潜在的对于货物和服务的需求,进而造成资产升值(下图)。我称之为“流动性过剩表现Ⅱ”。

  第一种情况受供给情况变化驱动,利率降低说明中央银行印制了过多的钞票;而第二种情况则是受到需求情况变动,利率降低是信贷需求减弱的反映。

  虽然它们都会造成流动性增加、利率降低和资产升值,但事实上,这两者对于经济体的影响是非常不同的。

  首先,在第二种情况中,经济实际上并没有出现过热,流动性增加和利率降低只是因为需求的相对不足;而第一种情况则完全不同,它将同时出现经济过热和资产升值过快的问题。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区别。第二种情况下的经济体远比第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体要来得稳定,这也是我在这篇文章想着力指出的——第二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流动性过剩只是因为央行没有采取任何针对性的行动,因此一切都还在央行的控制之中。

  而第一种情况已经造成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中央银行也很难在短期内收紧银根,只能听凭利率缓慢上升,直到经济恢复正常。也就是说,央行根据出口增加发行了过多货币,才是流动性增加的真正症结所在。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