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贷款炒股是把双刃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11:07 中国经济时报

  张炜

  上海银监局在近日举行的年度工作会议上要求,商业银行拓展各类消费贷款应力求用途的真实性。这样的提醒与贷款炒股升温有很大关系,此前银监会的相关通知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知各地银行自查违规资金入市情况,包括严格禁止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炒股,防止消费信贷变相流入股市等。

  在股市赚钱效应的吸引下,贷款炒股的成本实在显得低廉。尽管各银行明确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禁止用于炒股,可实际上,银行很难从根本上进行控制。客户若以装修、旅游,甚至是个人经营的目的申请,银行大多会放贷。去年以来,建立在个人住房抵押基础上的循环贷款业务走红,办理手续越来越简便,在操作上趋向于随借随还。若将住房抵押贷款用于炒股,只是付出央行贷款基准利率,6个月以内的短期贷款的年利率为5.58%。换言之,只要在半年贷款期内实现2.79%以上的增值,贷款炒股就有了收益。由于目前股市处于牛市阶段,贷款炒股被不少人视作“借鸡生蛋”的捷径。有业内人士承认,一方面商业银行面临个人消费贷款滑坡,另一方面住房抵押确保了银行几乎没有贷款风险,贷款炒股的“暗渡陈仓”行为自然增多。

  另一种贷款炒股,则是从典当行获取资金。据了解,去年9至11月,东方典当行的

股票质押业务增长了30%以上,其中11月份的增幅超过40%。截止2006年年底,股票质押已占其总业务的20%左右。与之前不同的是,虽然房产典当的综合费率高于股票质押典当,但不少客户开始将房产变现投资股市。证券典当的成本约为3%/月,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高出许多,但证券典当不必遮遮掩掩,在不少贷款炒股者看来也是一条“绿色通道”。某典当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股市大涨的情况下,大部分证券典当都赚得不错,部分较有经验的投资者还加大了典当投资力度。

  贷款炒股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有的直接投资二级市场,有的专门“打新股”。如果股市继续像去年那样大涨的话,贷款炒股实在划算。据说,目前市场上炒股最牛的林园,在去年的收益达到500%,就得益于放大效应,40%的钱来自于借钱。然而,贷款炒股或借钱炒股毕竟是把“双刃剑”,其中的风险很容易在牛市中被麻痹。一旦股市下跌,就会因放大效应而输得更多。即便是现在还没有出现大的调整,贷款“打新股”也开始初尝风险滋味。兴业银行申购资金多达创纪录的1.16万亿元,平均需要207.96万元才能中签1000股。由于大部分办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投资者获得的资金低于100万元,贷款“打新股”也就变成了“撞大运”。从以往银行发行的

理财产品看,“打新股”的收益并不稳定,平均年收益率低于8%不是没有可能。显然,贷款利息是必须偿还的,而贷款炒股的收益不确定,若不足以偿还就只能哪个“倒贴”了。

  贷款炒股者往往自信能够适时控制风险,在必要的时候选择“落袋为安”,但实际上大部分人不一定能够做到。一旦股市出现大的调整,很多投资者难以“全身而退”。如果本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弱,贷款炒股即便有房产作抵押,还是存在较大的风险。因而,银监部门开始关注银行信贷资金炒股,要求各

商业银行加强对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控,特别强调的防范对象是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间往来的资金。据称,沪上有的银行已要求贷款客户书面保证从银行中获得的贷款不得用于股市投资。

  不过,股市赚钱效应仍可能促使部分投资者铤而走险。在目前的高风险市场上,首先投资者自己要增强风险意识,否则银行信贷资金仍可能变相入市,典当炒股会继续升温。不能等到赔钱效应替代赚钱效应的时候,才对贷款炒股或借款炒股有警觉,那样为时已晚。说到底,不能把股市当作赌场,当贷款炒股引起监管部门注意的时候,投资者已经该对股市的风险持有一份清醒认识了。即便看到有人贷款炒股“赚了一把”,也要多想到风险,盲目贷款炒股绝对不可取。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