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股市能否进入黄金十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01:52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受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举行等利好消息鼓舞,1月22日沪深股市强势上行,双双创出历史新高。沪综指不仅成功站上2900点,还以1049.1亿元的交易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创造有史以来单日成交最高记录。 这还只是一个缩影。毫不夸张地说,告别四年熊途,A股行情已呈现井喷态势:此前1月9日,中国人寿高调“海归”,当日收盘,上交所A、B股总市值83270亿元,深交所A、B股总市值19214亿元。两者合计,证券市场总市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弹指一年间,内地股市市值与GDP之比遽然由17.8%蹿升至50%;个股方面,1月15日,贵州茅台摸高102元,时隔六年,两市再次引来百元股,而且,这也是全流通制度下首次出现百元股票。 股市如此抢眼,与高速增长中的宏观经济正相合拍。不少乐观者开始欢呼,内地资本市场终于恢复经济情雨表之本来面目,开始适应并标志中国经济未来大势,以至于经济学家谢国忠甫一抛出“泡沫论”,旋即遭来“板砖”无数。 我们认为,长期来看,经济发展确实是股市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基础。缺乏国民经济与公司盈利的支撑,股市虽然可逞一时之勇,却难扬一世之威。正是由于股市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动向有着预示作用,人们总是喜欢将股市称作经济晴雨表。 但在另一方面,情况或如哈佛学者杰弗里·弗兰肯认为的那样:“股票市场与实际经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密不可分。”究其原因,股市表现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投资者心理、战争、政治事件、丑闻等等,经常带有感性与冲动的成份,而经济走势则相比之下更具理性与可控性。 作为成熟资本市场的代表,美国股市通常被认为最具晴雨表本色,只可惜,考诸史实不难发现,它与宏观经济之间背道而驰的情况亦经常出现。例如1977年12月,华尔街股价骤跌10%还多,但美国经济却交出了增长5.4%的成绩单;再如,由于网络股泡沫破灭,美国股市在本世纪初表现非常糟糕,但同期经济却取得温和增长。 经过多年发展,一度沉疴难起的中国股市终于取得长足进步,但这是否意味着此后经济向好,行情就会自然进入“黄金十年”?仓促之间下此结论太过草率。 曾经风行的“有效市场假说”需要三个递进的前提:一、投资者是理性的;二、如果部分投资者是非理性的,那么他们各自的交易行为是随机且不关联的;三、如果这些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是一致的,那么理性投资者的套利行为能够抵消上述交易对价格的非理性影响。 很显然,这是一个成熟市场亦难具备的条件,更何况,刚刚反转中的中国股市在很多基础性的工作上依然欠账不少。进言之,整个中国经济尚且处在由计划而市场的转换中,许多改革其实掺有大量非经济因素,故而纯粹的、排他性的经济视角往往也是不牢靠的。 短期而言,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带来的流动性泛滥以及大扩容背景下,股指仍具上行空间,而我们所更关注的则是,资本市场能否逐渐跟上并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此问题的答案大体取决于:一,宏观政策能否连贯?二、合规监管能否跟上?三,公司治理是否完善?而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狂躁情绪下的跟涨杀跌于事无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