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H to A杀熟几时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09:01 中国经济时报

  湖北投资者 皮海洲

  “杀熟”原本是商业的一个专用术语,意为“宰杀熟人”,属于“宰客”的一种方式。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杀熟”,主要是针对H股公司的回归而言的。H股公司本属于中国内地的一些企业,但这些公司在香港面对境外的投资者发行H股时,其发行价都很低廉,甚至就在每股净资产附近。而一旦回归A股,面对国内投资者,这些公司却漫天要价,与某些奸商的“杀熟”如出一辙。

  最早使出“杀熟”这一招的H股公司当属中石化无疑。作为一只“H to A”的上市公司,2000年10月中石化在香港发行的H股价格仅为每股1.61港元。而2001年7月中石化回归A股时,其A股发行价却达到了每股4.22元人民币,A股的发行价格约为H股的2.4倍。同样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A股市场的投资者买进中石化股票要付出远远超过H股股东的代价。又如最近刚刚上市的中国人寿A股,这是目前H股公司回归A股市场过程中“杀熟”的典型。三年之前,中国人寿在香港IPO时,其H股的发行价仅为3.59港元每股,而如今中国人寿A股的发行价却高达18.88元每股,A股的发行价格为H股的4.87倍。从目前H股回归来看,“杀熟”已是不争的事实。

  总结目前H股回归的“杀熟”现象,至少体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杀熟”现象在H股公司中较为普遍。可以说,只要是H股公司回归,这种“杀熟”现象就会出现,只是“宰杀”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第二,越是好公司,“杀熟”的出手就越重。如中国人寿之所以“杀熟”杀出重手,就因为中国人寿属于目前被市场所看好的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司的发展前景被看好,就将国内的投资者狠狠地“杀熟”一回。

  第三,“杀熟”没完没了。2007年H股的回归,更是沪市

新股发行的重头戏。另一方面是H股股东在H股回归的预期下,大肆拔高H股股价,迫使A股高价发行。由于A股市场的新股不败
神话
,导致A股市场的投资者根本就不关心发行价格是否合理,只要能申购到新股,就会赚取一笔差价收入,而不管以后是否洪水滔天。

  所以,建议管理部门一定要从保护A股市场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来,来妥善地解决“杀熟”问题,一方面是要坚决执行“A+H”的发股方式,避免国内公司继续单独发行H股上市;另一方面对于已发H股公司的回归,应对其发行价格作出明确规定,比如规定市盈率不得超过20倍,或不超过H股历史交易价格平均价的70%等等,以避免H股股东人为的“逼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