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少数派报告:谁是牛市超级主力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 09:5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邹愚 简俊东 2006年12月29日,2006年中国股市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大涨107.88点,收于2675点,继续向上创出历史新高。 此前一天的2006年12月28日,在深圳一家券商的年终答谢会上,一群财经记者正在探讨2007年上证指数突破5000点的可能性。当天收盘时,中国银行(601988.SH)封涨停,报收4.94元。 再前一天,在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个颁奖典礼上,工商银行(601398.SH)董事长姜建清在回答本报提出的“如何看待近期工行股价暴涨”的问题时表示:“希望工行能够有个稳定长期的增长”。言下之意,现在的股价涨得太快了。 姜建清遭遇这个问题绝非偶然,2006年12月25日,工商银行宣告涨停,随后四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又接近20%。 少数派报告 2002年,美国影星汤姆·克鲁斯出演了一部名为《少数派报告》的电影,电影的大意是:有些时候,少数派的意见对事态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如果把这个含义引申一下,对于今天的中国股市而言别有意味,只不过,表达方式可以改为:“少数股票上涨对于股市上涨具有决定性意义”。 其实,此前早有征兆,从2006年中起,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是“赚了指数不赚钱”,究其根本原因,发现股指的上涨主要是大盘蓝筹在发力,那些资产优良的板块龙头以及白马股受到热烈追捧,而其他业绩一般的股票不涨反跌,中国股市的两极分化现象开始凸现。 到2006年的最后一周,这种分化被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2006年12月25日为例,在工商银行巨量涨停带动下,上证综指大涨近100点,成功突破2400点整数大关。 据统计,2006年12月25日6大银行股对上证综指的贡献分别为:工商银行贡献44.08点,中国银行贡献19.93点,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分别贡献2.25点、1.71点、1.41点和0.27点。当日沪综指上涨92.09点,涨幅为3.93%,这6大银行股共贡献了69.65点,占75.63%。 2006年12月28日,中行涨停。上涨家数不到300家,下跌家数超过1100家,当日沪综指上涨的29.59点,基本上是中国银行“独家赞助”。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情况出现在2006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2006年12月29日,上午开市后仅5分钟,航空业龙头中国国航(601111.SH)涨停,下午2点,273万股的买单将中国银行再度推至涨停,直到收盘为止,中国银行创下了连续两个涨停板的纪录。3分钟后,在中国银行带动下,工商银行猛然发力,在12分钟的时间里涨幅超过5%,最高涨幅超过8%,收盘时涨幅为5%。 根据大智慧行情软件的统计,当日上证指数107点的涨幅中,中行和工行两只银行股合计贡献超过70点。 没有人能够想到,2006年的大牛市,会以这样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情节作为结尾。 在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蒋国云看来,2006年末的疯狂在意料之中:“1500点以前是股市恢复性上涨,价值和成长股共同上涨。1500-1700点则是第二阶段,属于成长股溢价和泡沫时期;第三阶段,也就是1700点到现在,是价值股领涨,直至价值股出现泡沫,这是内在规律在驱动。” 蒋国云认为,现在可以十分确定地预言:价值股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泡沫了,他预计,在节后,“泡沫将会收缩”。“但是,在一个长期牛市中,泡沫不是破灭,只是收缩。”蒋国云强调。 “超级主力”在哪里? “毫无疑问,29日下午的疯狂是众多基金经理导演的一幕闹剧,他们是在为今年的排名和年终奖金做最后一次冲刺。”一位业界人士表示。 面对着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大幅上扬,市场担心其中是否存在一只“看得见的手”在背后操控。基金自然难逃嫌疑。 怀疑的理由之一就是基金可能存在年末做业绩的需要,但是基金业内人士普遍不认同这样的观点。 招商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监冀洪涛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只要不受限制,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都是大部分基金都会持有的品种,拉动这样的股票所有基金都可以从中获益,因此,如果真要做业绩,基金应该选择拉动一些自己特色持有的小盘品种,这样拉起来容易,而且能凸现自己的业绩表现。” 南方积极配置基金经理姜文涛:银行股是一个充分交易的品种,其价格是由市场博弈之后决定的。而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也认为,“市场上并不存在一个操纵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上涨的超级主力。这应该是集体无意识的结果。” 虽然基金人士均认为没有任何一个机构选择成为超级主力,但是如果把看多的资金看作一个整体,那么这个超级集体的领导者则非基金莫属。 还原两只股票的上涨过程,其中的逻辑变得非常清晰。 前一段时间大型基金的密集发行以及持续营销基金的规模急剧膨胀的后遗症之一便是市场短期的股票供需失衡,新基金以及持续营销基金的建仓需求对于两只大盘银行股的确起到推动作用。 冀洪涛告诉记者,“任何一个基金要跟踪指数都要在两只银行股上进行配置。” 万得数据显示,2006年11月份以来成立的开放式基金中,有14只的托管行以及股东中没有工行,他们所募集的基金份额达到550亿份。而托管行以及股东中没有中行的更是达到1263亿份。 这其中还没包括持续营销部分。2006年11月以来,易方达平稳增长、景顺长城鼎益、广发稳健增长、广发小盘成长、华夏红利精选、华安宝利、南方高增长等基金的持续营销都效果不错。其中某些基金的规模甚至由不到十亿规模膨胀到百亿规模。 某基金人士告诉记者,其正在进行持续营销的基金采用“火线入市的方法,一边扩募一边快速建仓”。 按照常理一边扩募一边建仓会导致基金净值上升,对投资者吸引力下降,一般刚刚将基金净值“归一”的基金都不会采用这样的策略。由此可见,其入市之心何其迫切。 银行股的自我佐证 当一种趋势形成,它便有自己的生命力。金融股面临的就是这样的状况。 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是国内基金最主要的托管银行,万得数据显示,排除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截至2006年12月29日已经募集成立的基金共有244只,其中托管行是工商银行的有60只,按照最新的公开数据计算,60只基金的资产规模为2010亿元。而托管行在中国银行的有42只,同样方式计算,总资产规模达到854亿元。 按照相关规定,基金不能买托管行的股票,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银行以及工商银行的大涨。反而造成两大阵营的基金在相互借鉴共同推高股价。 “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作为四大国有银行,其基本面因素差别不大,因此,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是工商银行上涨使得和中国银行的股价之间价差拉大,中国银行比价上显得低估,托管行为工商银行的基金蜂拥而进中国银行,而中国银行的股价因此被拉高之后,比价关系再度失衡,工商银行显得低估,不能买中国银行的基金又会抓住机会买入工商银行。”冀洪涛告诉记者。 银行股在相互印证的过程中共同“繁荣”的趋势依然没有结束,“两大银行大涨,其他银行股表现平平,这也为银行股未来的继续成长预留了接力品种。”冀洪涛认为。 “近日上涨的主要是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两只国有银行的股票,这两只银行股可能已经是涨幅过高。但是,股份制银行经营更有效率和效益,其股价和国有大银行之间有一个固定的比价关系,国有大银行短期涨幅过高导致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了,所以未来两者之间的比价会重新回归到之前的平衡状态。”姜文涛认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有大银行股价会向下调整,更大的可能是股份制银行上涨,在更高的估值水平达到一个平衡,这就意味着股份制银行未来的涨幅会高于国有大银行。”姜文涛乐观认为。 但金融股到底还能走多远,分歧其实早已经出现。 很多人认为,工行现在的上涨正在透支未来,“如果我们预期汇丰在20年会涨20倍,那么是否20年前就把它的价格打得很高?”这是邵子钦的疑问,也是很多投资者的疑问。而邵子钦认为,如果没有基本面的支持,工行和中行可能会如当初的招商轮船一样:“(股价)怎么上去就怎么下来。” 在兴业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孙国雄看来,如果充分考虑到流动性泛滥的问题,那么单纯用PE和PB来估值都无法解释现在的上涨,因此,推演未来股价是否继续上涨的依据变得非常单一:资金是否依然充裕。 从目前情况看,流动性问题似乎还不是太大,据一位基金界人士透露,目前已经发行的基金当中,还有几百亿的现金躺在账上,等着买股票,“等待节后发行的基金已经有十几家在排队了”。赚钱效应带来的资金狂热要在短期内降温比较困难。 对于很多人而言,中国人寿上市当天的表现,可能是影响未来金融股走势的重要心理因素,“(中国人寿)是直接开到最高价,然后往下走,还是相反?”这个疑问有待解开,但是,无论如何,那一天将是关键的一天。 招商证券认为,2007年的一季度将是市场调整的机会。“必须有耐心,在2007年一定可以等到值得买入的低点。”邵子钦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