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蓝筹股助推大牛市 政府宜反思让利于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11:46 南方都市报

  社论

  昨天,沪深指数继续飙升,收盘时,上证指数上涨92点,深成指上涨140点,沪市轻松越过2400点,3000点似乎近在咫尺。银行与地产为首的蓝筹股再次成为拉动股指的功臣。中国资本市场此轮大牛市缘起于蓝筹股的带动,所谓二八现象即占比为二的大盘蓝筹股引领股市走向辉煌。虽然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股市投资文化尚未发生根本变化,但中国资本市场却以其特有的上涨形态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此轮牛市之兴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强迫上市公司以对价形式给予中小股民以相应补偿,中国股市第一次理解投资者的共同利益为何物。由此引发大型国有控股公司的IPO与回归A股热潮,究其实,是国家将手中的垄断资源释放到

资本市场,让投资者可以在向来是权贵资本的禁脔中分一杯羹。也就是说,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公益性质第一次让国民有了分享的可能,这一前景足以让人振奋。这才是此轮行情在激烈的争议中、在各种质疑声中扶摇直上的真正理由。因此,在此轮财富重新洗牌的大牛市中,真正的问题不是指数上涨多少点,而是政府应该考虑让国民分享到财富分配与增长的好处。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蓝筹股是政府集社会经济资源与制度倾向扶植起来的国有大公司,这些优势是目前国内任何公司都不具备的。也因此,垄断型国有控股企业成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公司,握有这些上市公司的

股票的投资者,并不在意这些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在意的是得到了这些上市公司独一无二的资源溢价。

  但是,在大蓝筹股行情中大获其利的首先不是境内中小股民,甚至也不是同样具有先天优势的大型机构投资者,而是境外投资者。他们获取了红利最丰厚的部分。

  中国石化当初发行167亿股H股的时候,价格只有1.6港元,现在价格是6.3港元,相当于为海外投资人创造了100亿美元的财富。以每盎司白银14美元计算,仅中国石化一家企业就已经为海外投资人创造了7.2亿盎司白银的财富,算上这几年丰厚的分红,数额更为惊人。2003年12月,中国人寿发行H股价格是3.625港元,之所以如此低是因为“国际投资者对风险因素考虑得比较多”,但到2006年12月20日,H股的股价为23.85港元,H股投资者获利6.5793倍以上。

  即便中国资本市场与国有大型上市公司有其特殊的行事逻辑,但我们仍应回到原点,重提国企的公益性质。毫无疑问,国企应该走向市场,通过上市倒逼治理结构的改革。但如何走向市场却体现出对市场公平性与国企公益性的不同理解。在这方面,上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国企私有化过程中的以本国国民为先、以公共利益为先、以法治为先的路径值得借鉴。

  私有化的主要手段就是公开发售国企股票,英国政府首先满足国内的普通投资者。如1986年,英国煤气公司在私有化的过程中,股票认购量超过发行量的4倍,为满足国内普通大众,金融机构和外国投资者的认购数量被削减。为避免国有企业职工的反对,英国政府还制定了特别政策以鼓励职工购买本企业股票,这些人购买股票时,可以按认购比例享受免费股,甚至无偿赠予一定的股票。如英国煤气公司私有化时,送股比例达99%,配股比例达85%,优惠率为48%,最终使得99%的职工成为本企业股东。

  据英国官方统计,在私有化的过程中,持有股票的成年人由1979年的7%上升到1991年的25%,小股份持有者的数量相应从300万人猛增至1100万人。由于股票定价较低,大多数股票持有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因股票猛涨而获得较大的收益。这些获益者自然成为市场化改革的支持者,因为他们的利益与私有化的前景密切相关,这些获益者有许多也成为国家不用过多操心的中产阶层。民财因此而阜,社会因此稳定。理论上的国企国民产权论,就这样在利益转换过程中通过市场交易落到实处。

  对照目前我国国企大盘股的财富生成与分配路径,其间区隔不啻天壤。国有财富与制度资源主要被用于回馈国际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中小股民缺少分享机制,甚至无置喙余地,同时政府以对国内公平市场规则的抑制为代价,保证大型国有控股公司的收益。

  当国有垄断企业将资本市场当作吸吮国内财富的工具时,我们很难理解国企的公益性与全体国民的收益权究竟体现在何处。一段蜜月期之后,大型国有上市公司激起的强烈质疑之声,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