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大因素助力超常暴涨 应当正确认识当前的股市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13:02 中国经济时报
皮海洲 《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是十年前的12月16日《人民日报》所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针对当时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抑制市场的疯狂炒作之风,管理层抛出了这样一枚重型炸弹。虽然从今天看来,管理层当时的出手未免重了一些,似乎也有不妥之处,但总体说来,管理层的出发点还是好的,而从效果来看,也达到了抑制市场疯狂投机的目的。 十年后的今天,笔者之所以旧话重提,重温十年前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是因为当前的市场似乎又在重复十年前的故事。虽然目前市场的投机远还没有达到十年前那么疯狂的一幕,但股指的暴涨却一点也不逊色于当年,因此,作为投资者来说,我们有必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而作为管理层来说,同样有必要做好市场潜在风险因素与不健康因素的消除工作。 十年前,管理层之所以认定“股市暴涨”,是因为当时“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分指数涨幅达340%。这在国际证券市场上是罕见的。” 而之所以认定这种“暴涨”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其原因有三点。第一,市盈率偏高,远超出国际股市绝大多数20倍左右的水平,如当时上海市场平均市盈率达44倍,深圳市场达55倍。第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可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股价,1996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为0.14元。第三,市场违规活动呈递增趋势,与此对照,股指飞速上升,成交额急剧增加,速度之快,异乎寻常。其中特别提到个股炒作的“鸡犬升天”,以及成交额的急剧增加,如当年9月份的日均成交额为87亿元,12月后达200亿元以上,12月5日这一天竟达到350亿元,因而认定“股票交易过度投机明显”。 对于当时股市超常暴涨的原因,特评文章也归纳为了五个主要方面。第一、机构大户操纵市场;第二、银行违规资金入市;第三、证券机构违规透支;第四、新闻媒介推波助澜;第五、误导误信股民跟风。 而对比十年前的股市,如今的股市又是何其相似。一是暴涨,从2005年12月6日到今年12月18日,沪指已上涨,116.13%,基本上已达到10年前的涨幅,并且这种上涨的趋势还在继续;深成指也上涨了141.81%,涨幅并不落后于沪指。二是市盈率也已经偏高。虽然目前的市盈率低于10年前的水平,但也达到了30倍左右,如12月18日沪市市盈率为29倍,深市市盈率为31.51倍。远高于国际股市绝大多数20倍左右的水平。三是业绩同样难以支撑股价,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的业绩为每股收益0.2013元,与十年前1996年上半年0.14元的业绩基本相当。四是违规活动也有抬头,比如基金发行中的违规,人民币理财信托产品进行股票投资等。此外,市场成交量的急剧放大也是有目共睹。如最近沪深股市的日成交量都达到了800亿元的水平,特别是12月6日的成交量甚至达到了959.4亿元,再创历史天量。 从造成今年行情上涨的原因来看,虽然目前还不能肯定银行资金违规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等问题是否存在,但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一批大盘股、蓝筹股的拉抬,一点也不亚于十年前机构大户对市场的操纵,并吸引散户跟风。虽然今年的个股炒作没有形成“鸡犬升天”的局面,但有机构拉抬的个股涨幅之大,同样令人目瞪口呆。而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更是胜过了当年许多,什么“股市成了富翁的生产线”,什么“黄金十年”等等,一个比一个诱人,而至于股市风险则根本不谈。而股民、基民也因此而疯狂,不仅不相信股市会下跌,甚至将自己的住房款也都押到基金上去了,没有了一点风险意识。 幸好尚福林并没有被当前火爆的市场行情所迷惑。就在12月14日大盘创出历史新高的当天,尚福林明确表示,“现在的市场,乍一看好像很红火,再细看,问题还很多。”作为证监会主席来说,尚福林能认识到“问题还很多”这是好事,但局限于此,显然不够。股市还需要消除当前市场中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在股指一次次刷新历史高点的情况下,强化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实在是刻不容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