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跨越2245点之后的思考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07:1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李云峥 在电影《2046》中,一个普通的数字因为外界的各种揣测而被蒙上了神秘色彩:房间号?年份?列车号?……而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中,同样也有一个数字将被深深烙在历史记忆柱上:2245。2001年中旬,它曾经是中国股市创下的一个历史高位,也是此后数年寒风瑟瑟熊市中投资者心头一道别有滋味的历史风景线。在2006年底,这个历史点位终被再次突破,而围绕2245点的“牛市还是泡沫”争议也开始如火如荼的展开。 有这样一种说法:对于经济现象,经济学家往往是悲观的,而金融投资家们往往是持乐观态度的。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前者只有从对经济现象的批判中才能开出对未来有益的药方,而后者的行为动力本身就是建立在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和憧憬之上的。从这个角度看,“牛市还是泡沫”的争论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虽然目前对于“牛市”的质疑五花八门,但是归结起来最关键的一点无非是: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问题。客观地看,股权分置改革和清欠主要贡献是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但在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方面,目前仍有相当多的事情需要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完善法人结构治理,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问题,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彻底解决的,即使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资本市场上,这两个问题也依旧都是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问题。可见,从价值投资和股市持续健康发展来看,目前各种对于上市公司质量问题的警示都是有益无害。 市场的熊牛交替,必然要经过一个因超跌而导致的价值低估释放期,而当这个释放期到了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原本在一条观点船上的人开始出现观点分歧也是必然现象。对于技术派投资者来说,他们对价量关系的重视有时要比关注公司质量更多,特别是在如今各路资金纷纷涌入,足以让人感觉到迎面扑来的“牛气”之时。但任何对于风险的忽视都是投资的大忌,正如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认为的:“通过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而获得利润,甚至是无风险而获利,这在实质上才是高利润,高风险与高利润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投资者应时刻注意对投资风险的规避。”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价值投资不仅是在熊市中拣宝的标准,也是牛市中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 正所谓“发展的路上没有单行线”,如果说资金量是股指的生命线,那上市公司质量则是投资价值的生命线,只有由两条生命线构成的股市才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股市。可见,关于2245点的争议不仅是一场关于股市发展趋势的讨论,实际也是一个投资文化的撞击和孕育过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