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苏培科:应高度重视中国股市流动性不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 09:07 中国经济时报

  -苏培科

  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试验室发布研究报告《对我国股市流动性不足问题的几点思考》后,市场一片哗然。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股市欣欣向荣之际抛出如此沉重的话题有泼冷水之嫌,是别有用心。有人甚至嗤之以鼻,认为中国股市的流动性根本就不足为虑,是以往股权分置的历史弊端所致,股改之后就万事大吉了。

  而在笔者看来,中国股市在逐渐恢复理性后应该高度重视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因为流动性和信用是市场的灵魂,以往这一矛盾和问题在我国股市之所以不是非常突出,主要是因为疯狂的投机炒作和非流通股的存在导致。如今,随着股改的完成和价值投资的深入人心,市场中的投资者结构和持股结构必然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周转率和流动性必然出现理性回归。

  而解决流动性不足又绝非单一的“T+0”回转交易制度就可以奏效的,在没有做空机制和各种金融期货、期权衍生品的情况下,单一的“T+0交易”只能加剧投机,短暂缓解的流动性不足,对中国股市的长期投资结构却极为不利。因此,须通过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推行差异化的交易机制等入手,提高中国股市的流动性,在发展QFII的同时还须及早开放国内封闭的市场格局,及早允许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从而完善国内股市的市场投资结构。如果一个结构完善、法制健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我国建立,将对中国股市的长治久安和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因为中国股市的流动性与国际市场相比确实存在巨大的差距,在封闭的市场环境下,投机变投资、短线变长线后,或许这一差距可能还会继续加大,而交易所和

证券经纪公司也会更着急。如果提前对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及早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善市场结构,无疑是一件好事。在笔者看来,此次上证所的报告非常及时、客观,但是对其根本原因揭示得不够,只是从数据统计、归纳等方面证明:市场结构、交易机制和制度环境这三个层面是造成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除了这三个方面,我国股市流动性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的封闭和权力垄断,如果不及时解决A股国际化的问题,中国股市的流动性仍然只是一个局部流通的概念。A股国际化不仅在于采取吸引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的QFII模式,而且在于吸引外资企业前来挂牌上市。在全球化的今天,要判断一个市场的流动性和吸引力,就要看其是否具备吸引跨国企业前来挂牌上市的能力,只有具备全球流动性才可以称得上是国际市场。目前,我国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和产品单一、市场交易机制不健全、法制环境不完善、监管不力,这些重大因素使得我国股市距国际化的标准相去甚远。不过从近期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讲话来看,证监会的工作都是围绕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构建、多层次和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市场交易机制等重点展开,如果这些利好都能够落实,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将大有希望。

  另外,要协调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巧妙利用资本市场来缓解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而非目前一味的采取单一的货币政策来调控流动性过剩。有时不分青红皂白的紧缩银根政策会导致资本市场缺血,从而出现各种畸形。

  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在12月8日召开的窗口指导会议上宣布:向三大政策性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10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等近20家金融机构,发行1600亿元定向央行票据,参考收益率为2.7961%,以此来进一步收紧流动性。与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相反,我国资本市场却存在着严重的流动性不足。或许,在当前

房价暴涨、
外汇储备
过高、居民储蓄存款增速较快、通货膨胀压力过大等矛盾迫使央行采取行动,但若不从根本上去着手缓解流动性过剩,金融问题只能是此起彼伏。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应该是现代金融市场中的紧密共同体,但在我国金融市场中,二者的结构极不和谐,相互之间又缺乏统一、协调,权力、利益的部门分割格局导致各自的调控政策频频失灵。因此,在营造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际,开放A股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中国股市的流动性和打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输血通道已迫在眉睫。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