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储蓄存款流至股市更让人担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09:58 每日经济新闻

  崔宇

  央行近期发布的10月份金融运行报告显示,同9月末相比,10月份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减少76亿元,这是2001年6月份以来首次出现月度储蓄存款下降。不仅如此,今年前10个月我国储蓄存款增长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据统计,自今年1月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速达到近两年来的高点21.1%后,增速一路下行,到10月底为15.5%,比去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

  这与近几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一路“高歌猛进”形成强烈反差,仅在2005年一年之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就连续跨越三个万亿元大关,1月末突破12万亿元,5月末突破13万亿元,12月末突破14万亿元。在经济增长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未出现明显异动的情况下,原因扑朔迷离,如何解读以及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则更需谨慎。

  首先应该明确,居民储蓄存款的下降并不必然意味着储蓄率的下降。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与日常生活中的储蓄概念并不一致,它可以分为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三大块,具体是指收入减去最终消费的剩余,而并不仅仅指储蓄存款。收入与消费的差额即为储蓄,它通过持有

房地产等实物资产或储蓄存款、债券、
股票
等金融资产来实现。

  由于近期储蓄存款的下降并没有伴随居民消费的明显上升,因此居民的储蓄倾向并未改变,改变的只是储蓄的保有形式。据央行的同份报告,10月份,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比上个月增加了2161亿元,同比增长了182.9%,加之在楼市宏观调控阴霾和股市疯涨的背景下,推测是储蓄存款移到了股票等市场上,果真如此,这丝毫不会影响50%的居民储蓄率和44%的国民储蓄率。

  许多分析都已表明,近几年居民储蓄不论是在GDP还是在国民总储蓄的份额中都在不断下降,而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高涨才是中国高储蓄率的罪魁祸首。据统计,目前居民储蓄仅占国民总储蓄的30%-40%,而政府和企业总储蓄几乎占到了70%。因此,不管居民储蓄存款的去向如何都不会显著影响高储蓄率的态势。

  由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天平偏向了企业和政府,居民的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他们一方面是有钱不敢花,一方面没钱可花,在预期收入不确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实际上更是一种规避未来风险的集体过度“预防性储蓄”,已经没有多少油水可挖,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责任应该由腰包渐鼓的企业和政府来扛。

  由于金融市场不健全,利率管制下的“金融抑制”并没有阻挡住居民的存款冲动,银行存款目前仍是居民储蓄的首选目标,他们在实际利率基本为负的情况下为银行提供资金来支撑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为此付出了巨大的隐性成本。

  本应防范不确定性的预防性储蓄存款分流至风险更大的股市,更加令人担忧。特别是在国有银行股引领的“指数牛市”下,居民储蓄存款最终可能会完成乾坤大挪移,从银行负债变成银行的资产,银行流动性过剩下的系统风险和放贷冲动根本不会消除,更惶论什么倒逼银行体系转变经营方式。在公司治理结构和盈利状况等价值基本面并未改观,仅靠流动性泛滥下的短期投机资金推动的股市,其风险之大路人皆知,在居民左右为难之际,它会演变成显性的财富掠夺手段吗?

  居民储蓄存款的下降不是降低储蓄率、投资率和贸易顺差等宏观调控目标下的赫赫战果,它只是居民在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增长下的“逼上梁山”之策。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