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张炜:外资开放成为国内银行股利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 09:46 中国经济时报

  ■财经述评■张炜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出台,中资商业银行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可出乎意料的是,《条例》在媒体上披露的当日,A股市场上的中国银行一度涨停,收盘时上涨6.71%。同日,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银行股也分别上涨4.11%、3.95%、2.05%。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对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与外国银行分行的人民币业务经营许可范畴作了差别对待,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的优势是吸收公众存款不受金额限制,且多出了“银行卡业务”和“资信调查和咨询服务”两大业务,这将鼓励外资银行把分行改制为外商独资银行。渣打银行已在第一时间向银监会提出申请,花旗、汇丰、恒生、东亚、荷兰银行等大牌外资银行肯定不甘落后。转制为在华的注册法人机构,就意味着外资银行将在开放程度上与中资银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中资银行竞争力的软肋明显暴露。

  外资银行不会在网点数量上寻求赶超四大国有银行,但在高端客户争夺上绝对不会谦让。之前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资源有限,按照“二八法则”,中资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高端客户,一旦部分高端客户流失,中资银行受到的影响肯定不容低估。而且,相关专家指出,银行业向外资全面开放后,最令人担心的是中资银行遭遇人才流失的冲击。为了适应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需要,外资银行在华将进一步扩张,增加业务部门,如个人金融部部署“重兵”。在上海等重点城市的分支机构也将加紧布局,据上海银监局称,一些积极拓展零售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明显加快了同城支行的设立步伐,其中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恒生银行和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在上海支行的数量(包括筹建)均已达到5家。在此背景下,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外资银行势必向中资银行“挖角”,中资银行留才机制很可能非常脆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王尧基称,“中资银行流失的往往是业务骨干,同时还可能带走优质客户资源。在国内高素质人才较短缺的情况下,人才流失比市场份额流失的影响更大。”

  此次《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发布,有不少人认为外资银行不会对中资银行构成威胁,其中最主要的依据是“限于网点等因素,外资银行并没有从中资行手中抢走多少客户。”如果高端客户逐渐出现流失,中资银行即便网点优势遥遥领先,也将面临盈利能力滑坡,个别中小银行甚至可能边缘化。从这一点上说,中资银行的前景还是存在令人担心的一面,不能过度陶醉于近几年的业绩增长,以及

不良资产比例下降等数据的好转中。

  又有人认为,入世过渡期内,外资银行在税收优惠、同业借款的期限方面,得到了较之中资银行更宽松的政策优惠。例如,外资银行享有15%的所得税税率优惠,而中资银行必须缴纳33%的所得税。一旦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统一到25%左右的水平,对中资银行来说是一大利好。然而,良好的经营环境虽有助于提高中资银行的盈利能力,但不是盈利能力强弱的决定因素。中资银行盈利能力较弱,并不是靠上市融资能解决问题的。拿中间业务来说,平均占到国外银行利润总额的40%以上,比较突出的花旗银行,其利润总额中的80%都由中间业务创造。而国内发展较好的中资银行,也只占到10%左右。尽管各中资银行都已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发展中间业务,但不是很快就能赶上外资银行的水平。而且,外资银行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后,

理财业务的竞争将更趋激烈。相比之下,中资银行的产品开发能力薄弱,理财业务的专业化程度也有差距。

  应该看到,银行股表现强劲,与中资银行的竞争能力的关系比较有限。例如,市场看好

人民币升值,银行持有大量债权的价值上升,市场认为本币升值使银行无疑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另一方面,银行股本就处于二级市场上涨的亢奋中,在大盘冲刺2000点蓝筹股轮番上涨的背景下,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的表现不足为奇。况且,香港市场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H股一直高于国内A股价格,H股对A股虽无决定作用,但有一定的“牵引”效应。

  可见,外资开放对国内银行股的影响,投资者还是应该仔细辨别。未来在银行股板块中,很可能出现分化。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