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有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 14:51 证券日报·创业周刊

  元 元

  面对刚刚挂出的布满长红的上市公司三季报,大概心情最为不爽的便是一直标榜着领导投资潮流的国内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们,看着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似的往上蹿的上市公司业绩,怕是连肠子都要悔青了。

  从三季报的数据来看,上市公司的业绩提高水平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业绩好得怕是连上市公司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向公众解释。这种空前高涨的业绩直接刺激了近两周沪市直线上冲1900点,大有不破2000点誓不回头之势。

  在近来股市的大涨中,QFII们又一次显示出了他们投资眼光的独到性,那就是跟在国内投资基金的屁股后面,一点点极有耐心地把国内投资基金弃之向隅的垃圾

股票收进自家的百宝囊中。君不见,在对银行、钢铁等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判断上,QFII与国内投资基金的看法从来没有吻合过。

  按理说,基金经理们对于增仓或减仓哪些股票品种都是要好好调研一番的,不应该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只是时过境迁,如今的上市公司再也不是股改前的那个上市公司,它们不再津津乐道于被基金公司所追捧,而是更多的从上市公司的自身利益出发,这就难保它们给基金公司的调研埋下伏笔。情报既然有误,基金的投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其实,国内的基金经理也大可不必抱怨,“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须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古训。当上市公司的股份变成全流通后,其控股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唯一目标便是抬高股价,以便在高位减持。而要抬高股价,最佳的途径便是抬升上市公司的业绩,用诱人的赢利前景来吸引高位接捧的后来者。而为了做高业绩,控股股东们也是使尽了浑身解数,像近来爆出的华源利润造假便是实证。由此看来,如今看上去果实累累的上市公司枝头上,还不知道有多少颗地雷没响啊。让我们还是向基金经理们学习吧,惹不起,躲得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