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业绩牛市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13:11 《理财周刊》

业绩牛市来了

   经历了股改行情,中国股市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股市要上涨,一要靠业绩,二要靠资金。没有业绩支撑,光靠资金推动只能制造泡沫。而根据三季报的数据,上市公司的业绩仍然保持着较快增长的态势,在资金的配合下,业绩牛市完全值得期待。

  贺宛男

  中国上市公司终于迎来了业绩牛市。

  业绩要成为牛市,在笔者看来至少得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业绩增长主要来自经常性业务;这种增长是持续的,增长期得在三年以上;业绩衰退的公司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得以提高,而不是操纵利润搞虚假包装。从正在披露的三季报看,这些条件基本成熟了。

  三季报利润有望增长2成

  截至笔者撰稿的10月26日,两市已有780余家公司披露了三季报,近800家公司主营收入增长16.8%,净利润增长22.3%,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91元。

  今年三季报披露有一个特点,即预亏和预增股率先披露。近170家预亏股已有117家披露三季报,即大部分亏损公司丑媳妇已见公婆;另一方面,近180家预增公司已披露的也已达146家。虽然披露公司家数才占一半多,但剩下的悬念已经不多,我们可以对整个三季报的状况来作一个分析了,预计披露结束后,140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也有望增长2成左右,每股收益则有可能超过0.20元。这是因为:

  首先,中石化、宝钢等业绩较好的大盘蓝筹股尚未公布季报,虽然钢铁行业难以超越去年的鼎盛期,但今年三季起业已回升,而中石化四季业绩历来较稳定,且其上半年已增长14%,这两家公司每股收益都可能达到0.35元左右,这样势必会抬升市场的平均收益。另一方面,虽然上市不久的中国银行因每股指标较低,但招行、民生、浦发等银行股的高增长势头却给人以良好预期。

  其次,巨亏公司出现几率大幅降低。如上述,亏损股三分之二已披露季报,剩下的“垃圾”不多了。从亏损金额看。目前亏得最多的为S石炼化,亏损额高达15.66亿元(每股收益-1.356元);其次为TCL集团,亏损7.06亿元(每股收益-0.273元),这两家企业均为经营性亏损,如S石炼化就是因为石油涨价引起的。经营性亏损任何一个股市都会出现,怕的就是被大股东掏空一下子出现几亿元几十亿元的大窟窿,这种情况已大为减少。

  按10月25日收盘1806点时的股价,已披露三季报的近800家公司,将其三季度利润按全年四个季度推算,平均市盈率为24倍(其中沪市21倍,深市30倍),市净率为2.32倍,若扣除亏损企业(亏损企业是没有市盈率的),平均市盈率为20.73倍。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都不能算高。

  机械、地产、金属、金融唱主角

  在200来家高成长股中(包括已披露和发布业绩预告的),主要出自机械、地产、金属、金融四大行业,如机械类的三一重工东方电机特变电工沪东重机山推股份、中联重工,金属类的驰宏锌锗株冶火炬中金岭南江西铜业包头铝业宝钛股份,地产类的宁波联合栖霞建设万业企业中华企业,金融类的深发展,等等。这些行业之所以业绩大增,其中相当部分利润还将持续增长,还是因为中国正处在大规模城市化的过程中,但有些新出现的因素不可不察。

  一是房地产股,宏观调控一再收紧,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什么硕果累累?这既是因为房地产业的行业特点,预收款需“滞后结算”,如华发股份,尽管三季报实现销售还不到5亿元,净利润且下降14%,但预收账款却从5.14亿元增至10.81亿元;金地集团,预收账款从7.26亿元增至19.58亿元,等等,这些未来仍可看好的股票,机构云集。更是因为从股权分置到全流通,越来越多的大股东将那些已经有大笔预收款的优质房地产项目注入上市公司,只要看看那些借壳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拥有优质房产项目就知道了。

  二是金融股,如已经披露三季报的深发展,第三季净润增幅之所以高达223%,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减少坏账拨备4.12亿元,说明以前业绩不佳是制度造成的。包括已经上市的建行、中行、工行等国有大行,以前高达百分之二十几的坏账计提都是如此,从20%多到3%~4%,这里的业绩上升空间又有多大!

  三是产业资本崭露头角。在工程机械领域,以三一重工为代表的“三一系”就买了很多本行业高成长企业的股票;一些定向增发公司,参与者也多系上下游产业,因为他们是业内人士,最熟悉行业景气状况。从过去德隆系、托普系一类专搞资本运作、给股市带来巨大灾难的“系”,到今天产业资本主动成为流通股大股东而成“系”,其对股市的良性推动不可低估。对我们小股民来说,从年报、半年报中寻找产业资本的轨迹,当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股改奠定持续向上基础

  一场股改,给上市公司业绩奠定了持续向上的基础。

  对好公司来说,有可能越来越好,因为大股东和小股东已从利益的对立面变为利益的共同体,大股东有优质资产的,正在源源不断地向上市公司注入,大股东没有优质资产的,社会上的优质资源也会前来聚集。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总资产的增长。近800家已披露季报的上市公司中,总资产增长50%以上的有36家(不包括新股),如一致药业S天地、宝钛股份、洪都航空康美药业、宏远证券、赣粤高速厦门钨业铁龙物流,等等。总资产增长无非来自三个方面:原大股东投入、新股东投入(私募增发等)和借贷资本投入,增长率达50%以上的巨额资本的投入,十有八九是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因此凡总资产大幅增长者,只要其他指标尚好,多为成长股。除此之外,尚未披露三季报的业已(或即将)整体上市的太钢不锈、鞍钢新轧、云南铜业等也都属于这一类。

  对差公司来说,大股东掏空现象将基本得到根治,这不仅是因为不还债就要坐牢,更是因为掏空后股价下跌损失最大的是大股东自己。不仅掏空会越来越少,已经掏空的还有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转回”。如已经暂停上市的S*ST黑龙,今年前三季没有一分钱的营业收入,可三季报照样盈利10750万元(上年同期为-11959万元),每股收益0.329元,就是因为大股东累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达9.77亿元,已全额计提,今年前3个季度将其中2.43亿元欠款由大股东下面的一家子公司负责偿还(债务转移),上市公司便可予以“转回”。同样,已经奄奄一息的S*ST磁卡,中信传媒重组尚未启动,三季报也奇迹般地盈利3664万元(每股收益0.07元),而去年同期为-6807万元;还有如S*ST盛润*ST华陶等公司,其业绩得以扭亏为盈,股价得以翻番,都是拜债务重组“转回”之福。目前,两市资产负债率在100%以上的约有70来家上市公司(全部为*ST或ST),其中约6成为国有控股,这些资不抵债的烂公司大部分都有希望借助政府力量,通过债务重组赢得翻身;即便是民企控股,只要黑洞不是深不见底,也会有人借债务重组“化腐朽为神奇”。对这些“债务明星”来说,三季报还只是预演,年末重组的力度和行情可能更大。

  对处于中间状态的企业来说,则有可能成为并购对象,特别是其中的行业龙头企业(哪怕某一个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尤其如此。如S徐工,尽管业绩平平(三季报每股收益0.018元),照样博得凯雷投资的青睐。又如刚刚公告被称为“医药领域最大外资并购案”的东盛科技,其业绩也不怎么样,公司净资产总共才4.6亿元,德国拜尔公司竟拟出资13亿元人民币,收购其子公司启东盖天力下面的“白加黑”感冒片等资产,而上市公司对启东盖天力的投入,总共才几千万元,若外资收购成功,并购收益又有多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