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工行的魅力在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 12:35 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工商银行就像是整个中国经济的表征:庞大、混杂,但却在高速增长,这些足以改变任何投资者的成见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在1973年出版了《小的是美好的》一书,风靡一时。不过,面对中国工商银行上市的成功,书中理论和预言可能要打些折扣了。据报道,工商银行在香港可能募集高达160亿美元的资金(行使俗称“绿鞋”超额认股权之后),外加上海的58亿美元,工行将改写日本电信集团NTT在1998年创造的184亿美元的IPO筹资纪录。同时,随着工行的上市,它也将跻身全球十大银行之列。但市场并没有被这个庞然大物吓到。在香港,投资者们排起了长队争相购买。

  这种火爆场面令财务分析家有些难堪。因为,人们正在抢购的是一家运营欠佳的

商业银行
股票
。就在不到两年前,工行的不良贷款率还超过27%。此后凭借一系列大规模注资行动和国家支持的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才得以轻装上阵,不良贷款率降至5.5%。

  即便如此,工行的盈利能力仍不容乐观。银行业的种种风险足以让任何大胆的投资者发怵:不良贷款像井水一样,吸走一些,很快就又重新浸满;长期的机构人员虽一再精简,但仍然过于臃肿,工行松散的小客户数量足以匹敌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更让人担忧的是,银行部门的腐败现象也不时出现。

  然而,正如《经济学家》杂志最新一期的文章所述,工行就像是整个中国经济的表征:庞大、混杂,但却在高速增长。无论人们对中国的银行业保有怎样的成见,真金白银的投资选择最终还是打败了这些成见,人们相信中国的大型银行同中国经济的未来一样光芒万丈。

  这不仅仅是凭借直觉作出的押宝。从根本上说,工行在市场上所受到的超常规“礼遇”来自于中国经济总量急剧扩张下所带来的巨大融资空间。近年来,国内市场的贷款以高达近20%的速度增长。具有远见的投资者也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要知道,中国建设银行自去年10月上市以来已上涨44%。在大家日渐对银行业投资价值觉醒,进而需求得以增加的同时,供给面的优质题材已消失殆尽。想要搭上这趟末班车的渴望也就成了市场热情高涨的一个合理解释。

  一个与此相连并经常被提及的问题是,按照入世承诺,再过几个月,中国的金融业就将全面对外开放,届时,中国经济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就会被国外银行瓜分。因此,有人可能担心:鉴于中国银行业的比较劣势,中国经济增长的春天就一定是中国银行业的春天吗?

  让我们来看看一个故事。数年之前,一位忧心忡忡的企业家请来了一批专家,让专家们谈谈入世对他这个行业的是否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在他看来,无论是比资金、比技术,还是比人才、比管理,他的企业没有一样能占得先机。那么,只要外资愿意,岂不是可以轻易横扫像他这样的企业吗?

  然而,几年的开放时间过去了,他的企业在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化”之后,还引入了外资入股。他的企业不仅没有破产,反而越来越红火。

  中国的银行业也是类似。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滞后拖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腿,这只是故事的一面。实际上,中国银行业的

竞争力可能并不像财务上所表现的那么糟糕。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银行业,现在绩效差并不意味着将来绩效差。

  笔者的看法是,当国有银行真正商业化了,银行业也真正对内、对外放开了,其国际竞争力也就具备了。这虽然是在不久的未来才能出现的美好愿景,但是,投资不正是对未来盈利机会的估计吗?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